二、祖源龙凤文化与菏泽
中华民族,起源于东方本土,已为众多学者研究成果所证实。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先而代代相传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概莫能外。三皇五帝是中华乃至亚洲很多民族公认的祖先。古往今来,有难以数计的学者探讨三皇的起源和行踪;研究五帝创造早期文明、安邦定都、创立国家的具体地点。对学者研究三皇五帝的文化现象可称为祖源文化研究;对三皇五帝的起源、发生之地,可称为中华祖源圣地。
中华先民和世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是有图腾崇拜的。上古众多氏族尽管各有各的图腾信仰,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即龙和凤。龙图腾包括鳄、龟、鳖、蛇、鱼和虎、豹、狸、熊、马、牛等水陆动物;凤图腾包括鹰、鷙、燕、山鸡等各种飞鸟。龙凤这种神奇的动物图腾是先民的创造。在文献中,最早见到有文字记载的龙出于菏泽境内的古雷泽水域。《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首,鼓其腹则熙。”据气象专家竺可桢考证,秦汉以前,长江以北的气温湿润,比现在平均高2-3度,大象、巨鳄盛产北方。四泽十水之中就生存大量水陆两栖动物北方湾鳄,每逢雷雨,狂叫长啸,先民不知,尊为雷神,也即神龙。鳄为两栖,人居水边,鳄成为先民生存的大敌。先民在敬畏恐惧中与巨鳄共生存。杀鳄食肉以强身,取皮做鼓以扬威。考古发掘出六千年前的鳄鱼皮制作的鼓就是证明。《左传》记载,颛顼裔孙董父在定陶鬷川为帝舜养龙而被封为豢龙氏;尧的子孙刘累为夏帝孔甲养龙而被封为御龙氏,就发生在菏泽境内。直到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还称菏泽为龙池;城西的水泽被称为龙湫池,雷泽亦被史书称为龙泽。中华龙族的代表人物是伏羲、炎帝、共工、黄帝、帝尧。
凤文化源于东方族群。顾颉刚先生认为太昊、少昊、帝喾、舜、伯益和商族均为鸟图腾信仰族群,聚居地最先就在鲁西南的济水流域,往西最远不会过河南开封;境内凡带有佳字的水名,如澭水、獲水、睢水等就反映了鸟信仰的痕迹。他认为商祖简狄的原居地有娀之墟就在今曹县西北古济水之滨。实地查验,曹县韩集镇安陵堌堆大汶口、龙山遗址,符合《左传》戎邑之地望,应是有娀之墟。王献唐先生认为,风即凤,凤濮古音同,濮水即凤水,濮州即凤州;古无姓,从地名,凤文化源于山东濮州,即今菏泽市鄄城县,其论点尽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可见,流传至今的中华龙凤文化现象源于上古先民各氏族的图腾崇拜,代表了龙凤两大族群的列祖列宗。可见,龙凤文化的实质是祖源文化,其源头就在鲁西南。
三、伏羲与菏泽
西汉纬书《河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后来有众多历史地理文献重复这一记载。到了西晋,史学家皇甫谧较系统的申述这一观点,所撰《帝王世纪》曰:“太昊伏羲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雷泽位于今菏泽城东北六十里,鄄城东南三十里,郓城西南六十里。当时为知母不知父的时代,先民以为凤族太昊氏华胥姑娘在雷泽岸边踏了雷神龙的脚印而怀孕,并在雷泽东岸成这个地方生下伏羲。2008年春山东省考古所在雷泽东南岸春秋成阳故城下挖出距今7000年上下的石磨棒和红褐残陶。为这一神话传说提供出物证。
在中国古文献中,伏羲的名字出现较晚,是战国思想家庄周第一个记载了伏羲。此后伏羲名字陆续出现于典籍。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伏羲是南蛮的先祖,是南方很多少数民族的共祖。南蛮古族是炎帝、蚩尤之后,是伏羲一脉相承的后人。闻氏又认为,伏羲与瓠子传说有关,而濮阳至鄄城、郓城的瓠子河边正是龙族的生息地。日本、东南亚、朝鲜以伏羲为祖者众,反映了雷泽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是龙的儿子,信仰图腾是龙,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皆由伏羲起。伏羲的最大贡献是结网罟,用以捕鱼、捕兽、缚鸟、擒鳄,供先民食用、生存,并开始驯养牲畜家禽。
凤族太昊氏与龙族伏羲是婚姻之族。经过虞、夏、商、周两千年的融合,至西汉已被史家合太昊、伏羲为一人,称为中华共祖。淮阳、天水、新乐的伏羲文化兴起于汉以后,反映出国人对伏羲文化的认同。而文献记载最早的伏羲陵在古单州、女娲陵却在古济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