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该影城自今年大年初一开业后,一直在赔本经营。菏泽电影市场的低迷可见一斑。
“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菏泽的电影市场一直十分红火。”谈起菏泽电影的历史,市电影公司总经理周越满脸兴奋。电影市场繁荣时,菏泽城内有11座电影院,尽管票价低廉,每座影院的效益却都不错。
上世纪90年代,电影逐渐沦落成“没落的贵族”。
“电影业的衰落,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周越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高,卡拉OK、溜冰场、台球室、舞厅等娱乐场所纷纷诞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影院被严重“分流”。盗版VCD的出现,则给全国电影业带来致命打击。
在种种力量的冲击下,菏泽城内影院纷纷倒闭。目前,城内仅存的几家影院也已经有院无影,或闲置,或播放碟片聊以生计,宽大的银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为重振菏泽电影市场,市电影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一座集胶片电影、酒吧、宾馆、游戏于一体的影城,希望找回菏泽电影业的“春天”。尽管装修豪华、设备先进,票价定得也很低,但是开业50多天来,客人了了。
市民吴先生表示,几年前在西安读大学时,作为一个纯消费者,他会花50元钱去电影院看一部《英雄》,现在,尽管月收入2000多元,他却会为30元的门票迟疑半天。
“即使只卖出一张票,我们的电影也要放下去!”另一方面,宋士峰又对菏泽电影市场充满信心。
建影城之前,市电影公司对省内外很多城市电影市场进行了考察。在山东省内,除聊城没有影院,其它地市的电影市场都相当红火。今年大年初一,济宁一家影院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七八万元,年收入达600万元;滨州城内有两家影院,票房都颇为理想。
“这些年,外地电影业纷纷焕发‘第二春’,发展十分迅速。这表明,电影仍有观众。”宋士峰说,眼下外地电影已经进入“赛跑”阶段,菏泽电影要做的,就是“学好步”。
“相信菏泽电影一定会重现辉煌。”宋士峰表示,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必将为我市文化大市建设推波助澜。 本报记者丁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