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01日 星期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文○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小易

  每当我读起一千多年前杜甫写给李白的一首诗,心中总是起一层波澜一层涟漪。我为这精神的对话心意的相惜而感慨而羡慕而神思。

  在一个春日的下午,心绪寂寥而又充实的杜甫突然产生一种思念一种渴望,他在深情想念他的那位朋友,那位叫李白的朋友。

  思念之情难抑,杜甫挥毫写下著名的《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事实上,杜甫要比李白小十一岁。诗中杜甫亲昵地直称李白为“白也”,然后充满钦佩地盛赞李白“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兼具庾信和鲍照二人的特点,既清新又俊逸。可是几丝喟叹油然而生,他们两个,一个在渭北,一个在江东,远隔千山万水。一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将思念之情推向极至。那种对朋友重聚的渴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真正的友情是同一个精神层面的对话,而非其他。一个漂泊的伟大诗人,在孤独的时候,想念的是友情,是他深为钦佩的朋友。杜甫曾为李白写过多首诗,而且都题为 《梦李白》。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其诗句中,对友人的惦念、牵挂及惺惺相惜之情,让人无限感慨。灵魂与灵魂的相遇,需要同一个精神层次的相互理解。杜甫与李白的友情,诠释的是精神对话的境界。

  在更为遥远的晋代,还有一位名士阮籍。他有一位朋友叫王浑,每次阮籍拜访王浑,交谈数句后总是很快转身离去,去哪里呢?去王浑儿子王戎的房间。良久才出来,出来后就笑对王浑直言:“你哪里比得上你儿子?和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有意思!”阅读此文,不禁为古人的至情至性所感染。此时的阮籍是三十五岁,而王戎才刚十五岁。精神的相通,使他们忘记了二十年的年龄差距。友情的交流就在于精神的对话。而后来,二人同为竹林七贤中人,友情更入至境。他们的嬉笑怒骂玩笑俚语,其友情也,融融。

  我为这种精神的相通而感慨而沉思。

  现代人,还有几人有如此情怀,有如此之雅兴?

  真正的交流是一个精神层次的对话,是灵魂的对话,除此,多为闲聊和扯淡。把一切隐藏了,让灵魂赤诚相对。这种时刻,是精神的极至。

  杜甫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怎样的友情渴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性格,而这样孤僻性格的人对友情的渴望,更让人一叹吧?

  在现代社会,能有一二知己,闲暇时,一起喝酒,一起论文,哪怕一起静默相对,这人世,便不白走一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有一种友谊是精神的对话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文学副刊
灶 火
散文○
欢聚在牛年
春雪
做个幸福的女人
纪 念 品
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