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鄄城
“嫁接”工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
  本报讯 (通讯员 谌鸿岭 记者 丁厚勤)工业范畴的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等理念,如今被鄄城县农民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并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鄄城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变“高投入多产出”为“少投入高产出”。今年以来这个县培训技术骨干2640人,培训农民18600人次,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5万份,发放技术明白纸3万份,检测土样1000余个。同时还选择4个乡镇的9个村庄作为示范村,从有关部门抽调农技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合理用肥,改良土壤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深受农民欢迎。目前,鄄城县已有70余万亩土地吃上“营养套餐”,亩均节本增效50元。

  借鉴企业市场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去年以来,鄄城县立足解决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以村支柱产业为依托,以规范组建村级行业协会为载体,在全县开展了“支部加协会联农户”活动,组织种养大户、科技骨干等联起手来闯市场,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临濮镇天庙村的鲁锦协会成立后,首次把产品销到了北京城;什集镇赵坊村的蔬菜协会成功将产品打进了济南、徐州等地市场……100多个村级协会为群众架起了一座座致富“金桥”。目前鄄城县已初步形成阎什镇为主的木业,以彭楼镇为主的中药材,以什集镇、鄄城镇为主的蔬菜,以李进士堂镇为主的西瓜等一批产业隆起带。

  借鉴企业科技创新的理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派驻科技特派员等,扩大科技普及范围,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鄄城县董口镇沿黄大堤两侧的高科技示范园里,有的果农对疏花疏果技术运用得得心应手:坐果之初定出产量和数量,休眠期开始剪枝,“硬核期”开始疏果,产出的果子个大味浓,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有的菜农对温控技术掌握得出神入化,标准化温室大棚的温度实时调节,棚内常年保持红肥绿瘦,每个大棚每年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广告
“嫁接”工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
“党员干部谈心室”成民情“110”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市级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召开
农家小院里办画展
山东要求水产品生产记录至少保存2年
牡丹区今年17个危改工程全部完成
“十一”黄金周10万人游菏泽
定陶首家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