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更亲,离农村更近,为农业服务更实,牡丹区农业局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和谐发展”这个中心,创新思路搞服务,结出了累累硕果,该局连续三年荣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市农业系统综合评比第一名,并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农业系统先进集体。
工作优质高效为农服务更实
菏泽市春天种业公司申请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时,按照常规需要30天才能审批完成,为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种子管理站放弃星期天,加班加点调查核实经营户情况,在7日内就完成了审批手续,公司经理动情地说:“真没想到农业局的工作效率这么高。”
向社会公开进行承诺,将机关的目标任务及各业务站室的服务宗旨、办事原则、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向社会公布,要求机关干部实行挂牌上岗,每人树立一条座右铭,自觉将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做到与农民更亲一些,离农村更近一些,为农业服务更实一些。在夏蝗和灰飞虱防治过程中,局党委委员和广大技术人员一道,不顾天气炎热,克服重重困难,奋战在防治第一线。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土肥站的工作人员克服恶劣天气、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困难,按时完成了2600多个土样抽取任务,保证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
科技下乡来百姓乐开怀
为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他们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提供最优的服务,成立了集涉农政策咨询、农技推广、农业执法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大厅,明确了专职服务大厅主任,并实行局机关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值班,开通了农业科技110,配备了科技直通车,目前全区农民大多都记住了5168110农业服务电话这个号码。
他们还推行了“零距离”服务责任制,实施了“三个一”规划,每个站室包一个乡,在所包乡建一处示范点或新建一个协会,每个示范点推广一项新技术。目前,局机关所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建立粮食作物面积在100亩以上、经济作物面积在50亩以上的各类职称示范点27处,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从各业务站抽调种子、植保、农作物栽培等方面的10余名专家,组成“心贴心,手拉手”农业科技下乡服务队,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不同的生产环节,携带科普宣传资料和实物标本,深入乡镇和行政村,现场解答农民在作物种植、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假冒伪劣产品识别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群众高兴地说:“科技下乡来,百姓乐开怀。”
服务群众发展高举群众利益
“服务群众发展,高举群众利益。”牡丹区干部职工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沙土镇裕鲁西达食品有限公司以加工芦笋为主,但由于当地芦笋产业规模小,档次低,不但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群众也未能得到较多的实惠。他们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与该企业协调,由企业为农民提供良种,并实行保护价收购,农业局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激发了群众种植芦笋的热情,目前该镇芦笋面积已达到3万余亩,亩均收入1万余元,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300元。
万福办事处多年来具有种植瓜菜的习惯,瓜菜成了群众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上不去,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他们在广泛了解全国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及时帮助成立了万福绿色瓜菜协会,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明确了责任和义务,群众不出乡就能将瓜菜卖个好价钱,亩均收入5000余元。几年来,他们帮助农民新组建蔬菜、芦笋、辣椒、山药等各类专业协会120个,申报国家级绿色食品4项、无公害品牌16个,推广新品种52个,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45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进程,加速了农民增收步伐。
通讯员朱国栋记者王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