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住上“称心房”
对已经60多岁的退休职工孙国洋来说,2006年12月18日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他和老伴住进了环翠苑小区13号楼101室,告别了居住大半辈子的平房。欣喜的同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啊,实在没想到!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收入还能住进这么大的房子。如果没有政府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我想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就是住到它塌下来也买不起新房啊!感谢市委、市政府,让我在晚年能住上这样的‘称心房’。我这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只花了8万元。”
“屋子小半间,走动让一边,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这是以前菏泽城区部分困难户住房情况的真实写照。市党代会提出了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列为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调度,举全市之力,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打造温暖如春的家,让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为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市政府利用划拨供地、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承担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外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优惠政策,推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同时,市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手托稳两家,在确保入住户利益的同时,兼顾开发商效益,先后投资近两亿元,对小区周边进行亮化、绿化、美化等配套建设,提高改造区域的开发价值。截至2007年底,菏泽城区先后集中建设了环翠苑和花城2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室外健身场地、购物超市、社区医院、托儿所等,总绿化面积达38%,还有完善的社区组织、物业服务管理。
被子有了阳光味
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痛苦与无奈,几代人同居一室,一条帐帘说不尽几辈人的酸楚;每逢雨天,防水不好的家庭可就遭殃了,屋外下雨屋里漏;最难熬的是冬天,劈木头、点炉子、倒煤灰成了他们取暖的固定程序。
虽然已是初冬季节,但环翠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4号楼207室谢彦家的鲜花争奇斗艳,惹人喜爱。喜欢养花的谢彦美滋滋地说:“在平房住的时候,花在冬季里开是不可能的。现在楼房里的采光好、室温高,看我养的花开得多鲜艳。告别了以前阴暗潮湿的平房,现在俺盖的被子都有了一股阳光的味道。”
漂亮的楼房外观,塑胶铝合金门窗,宽敞明亮的房间以及优美的小区环境,组成了我市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经济适用住房家园。市房管局局长成伟对我市的经济适用住房作了一个形象概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价格不高质量好。”
全力打造满意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市委、市政府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为把经济适用住房建成“阳光工程”,政府坚持市场化、公开化原则,使经济适用住房的质量、价位、销售服务都有了可靠的保证。在建设过程中,选最好的工程建设队伍,使项目建设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好的居所不仅要有好的质量,更应有好的环境。经济适用住房坚持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并重。为把经济适用住房建成全市住宅小区的示范工程,市政府提出了“生态化、标准化、文明化”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目标,使小区凸现出人文关怀、独具匠心的特色,凸现出文明、祥和、舒适的生活氛围。
2007年,我市逐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把安康居住工程网进一步扩大,基本覆盖3万余户城镇低收入家庭,2007年,城区内累计发放廉租补贴资金150万元,对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安康居住工程的建设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将使更多的城市困难群众从中受益,这一“民心工程”将以更新、更好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刘剑辉 司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