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单城镇南店子社区的张伟峰夫妇,几年前相继从国有企业下岗,成为典型的零就业家庭。县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安排他们参加“阳光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洽谈会。如今,张伟峰开起了快餐店,妻子从培训班结业后,进了县开发区一家纺织厂当挡车工,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张伟峰一家是单县积极实施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单县努力构建县、乡(镇)、村为一体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阳光工程”技能培训活动等,加大就业培训、指导力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无序流动向有组织转移转变、由跨省输出向就近就地转变、由谋生型就业向共同发展型就业转变。2007年,全县城镇职业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2万多人。
用足用活小额贷款政策,通过举办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开展“送创业项目、送就业岗位”等活动,积极推动就业和再就业。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发放小额贷款12.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万余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8%以内,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2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单县以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解民忧的突破口,以促进城乡福利事业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越来越强。
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单县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专项救助措施,先后制定出台了《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农村低保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了救助门槛,调整了救助对象、范围和标准。针对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积极实施“希望工程”,对贫困大学生设立了救助基金。单县还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入手,救助对象由最困难的低保人群扩展到城乡所有困难群体。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推行分类施保,对低保对象中的无子女、无固定生活来源和患病、高度残疾、高龄老人等给予重点照顾。
眼下,正值寒冬腊月,家住单县高老家乡张奶庙村的高祥魁心里却暖洋洋的。几天来,刚刚出院的他分别收到了新农合办公室按规定报销的7000多元医药费以及当地民政所干部送来的1000元大病医疗救助款。高祥魁喜极而泣:“党和政府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体贴入微!”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长期困扰广大农民群众的这一重大问题,单县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7年,全县共筹集医疗保障资金4800多万元,参合农民达97万多人。教育的平等,是人生起跑线上的平等,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单县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积极实行教师城乡交流,让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平衡教育发展,让农民子女也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仁启 富刚 张安 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