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湖北腹地的钟祥市有个与湖南张家界同时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洪山,被地质专家喻为 “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世外桃源”。
在这样的景区核心区,国家严禁建设宾馆、培训中心等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然而据 《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钟祥市不但让一家企业在那里兴建酒店、探矿挖矿,而且公然对抗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立即停工”的一系列政令,决意把违法开发进行到底。钟祥市的举动在令人震惊与痛心之中让人深思: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针对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中对环境、资源的过度破坏和消耗,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钟祥市却非要在“土地稀缺、生态脆弱,按规定建一个厕所都要报批”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大兴土木建楼堂馆所、乱采滥挖,把好端端的自然景区变成开发建设工地。这种行为,难道还是“建设”“发展”等理由能够支撑的吗?
钟祥出现的破坏景区行为,发生在国务院 《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等发出之后,又有今年6月建设部及湖北省建设厅的禁令、通报,但他们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无视法规、政令,这不是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有的作风。
从报道看,钟祥市政府与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清不白,不仅有景区门票收入“二八分成”的协议,而且出让给企业3700多平方米土地的证书上没有标示出让金额,这再一次印证了舆论对土地开发中“官商合谋”的质疑。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公然对抗法规与政令,破坏大洪山景区环境的做法,其背后的利益驱动值得深挖深究。顺着这个“藤”摸下去,或许能发现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违规开发土地、私采滥挖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探求确保政令畅通的经验教训,从而能够还自然以自然,还青山以青山,还人民以公道,还法令以尊严。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