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外蔬菜种子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蔬菜产区寿光的蔬菜品种现在八成姓“洋”。
“菜乡”八成菜品姓“洋”
记者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发现,前来参展的种子公司大多数是国外种子公司的代理商,少数经营国产种子的种子商,同时兼顾代理外国业务。
国外品种在寿光受欢迎。寿光市恒德种苗有限公司代理了荷兰德瑞特种业集团公司的甜椒、黄瓜、油瓜、番茄及茄子等品种。市场部经理马杨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20多名工作人员和下级经销商,仍无法满足寿光市场需求。
一些种子企业表示,给国外种子企业做代理收益好。相比之下,国产种子不受菜农欢迎。市场上对蔬菜的收购也多以外国品牌为佳,引导部分农民改用国外种子。
寿光蔬菜良种站站长刘良琪说,中国种子市场大,利润高,吸引了不少外国种子公司,仅寿光就有瑞士、以色列等国的种子公司26家。
据寿光市最新统计,目前这个市共有35万个蔬菜大棚,优质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亿公斤。在寿光蔬菜产品中,有80%的品种姓“洋”。
“洋”种子价格虚高
国外种子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也高。看重收成的农民宁愿增加成本,也愿意购买国外种子。
青州市口埠镇邵市村农民邵峰来去年种了3个大棚的尖椒,种子来自日本。“这些种子种出的菜产量高,50米长的尖椒棚摘一遍就能收一千多斤,是国产种子的3倍,即便种子价格高,我们还是买它。”他说。
记者看到寿光市恒德种苗有限公司代理的五个品种价格分别为,甜椒每粒0.78元、黄瓜每粒0.62元、番茄每粒0.38元、油瓜每粒0.85元、茄子每粒0.4元。马杨说,2002年他刚引进国外甜椒种子时,国外种子商给出的定价是每粒1.8元,目前已经降到了0.78元,仍然有利可图。这五种蔬菜国产种子的价格为几分钱,远远低于国外。
寿光留吕镇成家村菜农张连友种了一个2亩大棚,菜种是“日本全福508”甜椒。他说,这种甜椒厚皮方果,2亩大棚种6000棵种苗,能卖6万多元,比种国产种子多收入近2万元。国产种子价格低,加上育苗费成本最多0.1元,日本种子加育苗费每粒价格至少0.5元,仅种子一项就得多支出2400元;如果选用更好的荷兰种子,毎株种苗价格将达到1元多,种子支出将高出6000元。
山东寿光金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爱芹向记者透露,目前一些国内代理商买断国外种子经营权,大肆炒作宣传种子功效,造成价格虚高,往往从几分钱涨到一元多,最终受损是广大菜农。
据寿光市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寿光蔬菜种子市场,外国几大种子公司每年在内地销售额超过6亿元。根据目前市场销售额计算,如果用国产新品种替代国外进口品种,能节省5亿元。
蔬菜也要“中国芯”
业内人士认为,菜农大规模种植外国种子,除了增加成本支出,蔬菜核心技术被国外掌握,从长远来看,我国蔬菜发展受制于人。要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应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种子。
为以色列一家公司作代理的寿光市明天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焕明说,国外种子公司自己研发出的蔬菜品种,卖给中国农民的是其亲本代杂交后的商品种,菜农种上一次后,结出的种子不能再种了,必须重新购买。
培育一个新蔬菜品种周期长,需要大资金支持。研究蔬菜遗传育种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苗锦山说,一个蔬菜优良品种培育需要从各地选取材料,通过不断杂交对其后代进行遴选,在不同地区多年试种才能推广,这个周期大概需要7年时间。
苗锦山说,当前我国主要是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人员从事种子科研,科研体制与市场脱离,一个新品种被培育出来后,如何推广大有问题。在国外,育种业通常由大公司实行研发与产品推广“一条龙”模式,并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产品研发成功后,公司负责推广营销,所得利润返还为科研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为打造我国蔬菜自己的 “芯片”,2006年,寿光市依托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进行蔬菜良种研发。
据苗锦山介绍,目前研究院已自主培育出3个番茄新品种、3个黄瓜新品种、2个甜椒新品种等。新品种耐弱光、耐冷、耐病害,品质优于国外品种,产量也相对较高。今年研究院计划与公司合作向蔬菜种植区推广,菜农生产成本有望降低。
专家建议,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强对我国自育种子产业化支持,鼓励民营企业介入;科研人员应注意保护好知识产权,防止种子培育技术流失。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