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部分品牌的方便面最近玩起了 “隐性涨价”的手法——价格虽然未变,净含量却悄然缩水。
在最近一个时期,国家有关部门打出重拳,对部分方便面企业串通、操纵价格的行为进行了查处,方便面价格有所回落,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但部分企业却搞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降暗涨,似乎是不涨不行,非涨不可,变本加厉地侵害消费者的权益。这种“隐性涨价”与公然涨价比起来,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实在差强人意,他们的“诚信”和“道德”也值得商榷。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购买方便面这类食品时,在包装大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往往只注重价格的高低,对净重含量是否变化却会忽略,也不会想到生产企业会在净重含量上做手脚。生产经营企业所采用的这种 “隐性涨价”手法,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购买了实际上已经涨价的商品。
在利益与诚信面前,何去何从,当谨慎行之。在广大消费者日益清醒和觉悟的今天,是决不会容忍采用“隐性涨价”等手法继续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时一定要睁大眼睛,不但要看价格,还要看净含量,看质量,避免糊涂消费。特别是当发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予以查处,使消费市场不断得到净化,共同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