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主页 > 菏泽日报 >
上一篇:张伦调研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下一篇:农旅融合 振兴乡村
郓城:做足“互联网+”文章 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时间:2021-03-13 08:08 来源:网络

本报讯 (通讯员 边海涛 记者 郑华伟)郓城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互联网+市场监管”新模式,在全市率先研发集网格化监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明厨亮灶实时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市场监管手机App”,实现了食品安全风险可控、食品流通环节可查、食品安全事件可防,织密织牢了食品安全防护网,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依托县综治中心网络平台,郓城县实施“六定”工作法,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把全县划分为24个区块、320个站组、1104个网格,成立1100余人的食品安全网格员队伍,全方位打造精细化网格监管体系。 智慧监管App设置了明厨亮灶、食品超市、农贸市场、聚餐备案、熟食摊点、加工小作坊等八种巡查登记表和简易检查要点表。 创新实施事件采集、分流转办、检查处置、结果反馈、核实评价的“五步闭环式”网格事件处置模式,形成“多方发力”“双向监督”“责任层层落实”监管机制。智慧监管App自2020年8月运行以来,累计采集食品安全信息2000余条,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信息107件,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6起,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优化。

建立完善索证索票制度,实行食品经营“一本通”,已有455户食品供货商备案监管,实现了食品安全源头可溯、质量可控。 在全县4个农贸市场及31个大中型商超全部设置食品快检室,并配置综合快检箱等实验仪器及专职快检人员,做好日常抽样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一旦发现问题食品、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将第一时间介入处置、溯源监管。 围绕食品生产、流通、上市等多个环节,自主研发大中型(或连锁)商超电子追溯系统,对产品来源、流向等实现有效、快速追溯及动态监管。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商品溯源二维码追溯产品源头及流通信息,实现了食品生产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流程监管。

在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在后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系统自动检测识别未戴口罩、佩戴首饰等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报警远程指导,实现对经营单位无缝隙动态监管;通过安装透明隔断或透明玻璃、就餐区安装电子显示屏等,将切配间、烹饪间、配餐间的硬件条件和操作情况全方位呈现给消费者,倒逼餐饮服务单位加强管理、规范操作。

目前,郓城县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达100%,社会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达50%以上。在做好技防的同时,扎实做好人防工作,成立乳制品行业协会、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开展“12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食品安全周、“你点我检”等宣传活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着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监管的浓厚氛围。

菏泽日报商业版|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