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武 霈
在距离菏泽一千多里的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使一个家庭陷入困境,一位走投无路的高位截瘫女子郭华,在一群爱心人士的驰援帮助下,迎来了生命的二次绽放。瘫痪了15年的她,近期因为母亲摔伤而无人照顾,在这最困难的时候,一群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不远千里把她和母亲接到菏泽的护理院,悉心照料,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高位截瘫后丈夫离她而去,多灾家庭屡遭厄难
3月9日,在菏泽孝和护理院,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这位山西女子,她躺在病床上进行直播,两部手机固定在床架上,虽然不能翻身、转动,但乐观的她一直开心地对着屏幕,和网友们交流,偶尔用手背在手机上吃力地打上几个字。因为高位截瘫,郭华颈部以下都没有知觉,不能动弹,虽然手臂可以活动,但双手没有运动能力,不能拿东西、写字。
据介绍,2006年,26岁的郭华在务农时,一次意外把颈椎神经线摔断了,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不能自理。“当时我帮助公公到树上摘柿子,不小心掉了下来,这个病是没办法恢复的,一辈子都要躺到床上。后来,我丈夫和我离婚了,从此,就只能靠我爸妈来照顾我了。”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开朗的郭华也情难自禁,黯然落泪。
然而,命运还在与她开玩笑,两年前,郭华的父亲和奶奶相继去世,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再蒙阴影,家里的生活只能靠妈妈郭福梅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我们家在山区,妈妈去挖药材、打酸枣,或者是帮别人打理果园挣点钱。外出前,妈妈一般把做好的饭放在我脸旁边,饿的时候我就歪着头吃。”郭华说。
2020年8月份的一天,因为大雨山间道路湿滑,郭福梅在干活时滑倒摔伤,大腿骨折,如何照顾女儿成为难题。“摔伤后妈妈一直拄着双拐做饭,就连给我递水喂饭,她都要把双拐系在肩膀上,看着妈妈这么辛苦,我也十分难受。”郭华说。
跨越千里,她被接到菏泽悉心照料
瘫痪在床的郭华曾经对生活感到绝望,尤其是在丈夫离开后,她甚至动了寻死的念头,但没有自主能力的她,就连自杀也办不到。“我曾经试图用嘴咬着刀片割腕自杀,但因为没有力气,两个手腕都被划破了也没能自杀。”郭华露出她瘦骨嶙峋的胳膊,手腕上满是划痕。
在经历过了生死以后,想一下自己年迈的父母,郭华逐渐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既然死不了我就要活下去,要好好的活下去。”网络直播兴起后,郭华相继注册了快手、抖音号,通过直播认识了很多朋友。
爱心人士肖培莲,是郭华在直播中认识的朋友之一。“通过视频直播,我认识了这位多灾多难的姑娘,我第一次看她吃饭的时候,特别心疼,她吃了多久,我就哭了多久。”肖培莲说,于是,她决定给郭华提供帮助,经常买一些衣物、食品寄过去。
“远水救不了近火,郭华最缺的是照顾,我就萌生了接她到菏泽的念头,于是和孝和护理院的张继转、邓喜莲两位院长商量,这两位院长也都是好心人,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下来,无条件接收并义务照护她。”肖培莲说。
今年大年初四,肖培莲的儿子、媳妇和其他热心人一起驱车千里,到山西临汾吉县,把郭华接到了菏泽。
护理院里,她有了第二个“家”
干净的医养结合病房,最高标准的悉心照料,荤素搭配、有菜有汤的营养餐……这样的条件,是瘫痪15年的郭华做梦也没想到的事。
据了解,张继转、邓喜莲两位院长常年从事慈善事业,经常帮助一些五保户、孤寡老人,当得知郭华家的情况时,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接过“爱心救助棒”帮助她们。“她们母女都需要人照顾,我们俩又是开护理院的,有这个条件,医生、护理人员齐全,我们愿意无偿提供帮助。”张继转说。目前,护理院给郭华母女提供了最高标准的护理待遇,两位专业护理人员轮流照护她们的生活起居。
不仅如此,张继转、邓喜莲两位院长和肖培莲老人也经常来看望郭华,陪她聊天,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让她更充实。“现在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有人照顾、衣食无忧,而且还认识了这么多热心人,交了很多好朋友,尤其是这三位阿姨,让我感到特别温暖,鼓励我更加坚强的活下去。”郭华说。
谈起未来,郭华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她打算做好网络直播,等自己的直播间积累更多的人气后,她就回家去带货。“我们家乡的苹果比较出名,远销各地,我想通过带货来自食其力。这对我来说不仅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也能让我找到生活的目标。”郭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