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伴随着一声声春雷的轰鸣,沉睡的大地被重新唤醒。农谚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我的记忆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在我的家乡鲁西南平原,这个时令早已是耕牛哞鸣,田野里呈现出一番热闹的春耕景象。
小时候,祖父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我是他的小尾巴,经常待在生产队里的牛屋院中玩耍,甚至在夜里也常常睡在牛屋里,尤其是寒冷的下雪天,躺在用秫秸秆和麦草铺成的地铺上,连做梦都是甜的,感到十分温暖踏实。
由于耳濡目染,我对喂牛的那套流程和方法可以说是耳熟能详。那时候,一个二百余人的生产队,拥有十余头耕牛,社员们把它们当成队里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生产队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农业机械,犁地、播种、耘锄、打场、磨面、运输等重要的劳动,大多要依靠这几头耕牛来完成。所以,社员们看它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祥和爱怜。那时候,牛的待遇是相当高的,饲草要用铡刀切匀、切细,平均长度在两寸左右,先用筛子除去杂质,把草料倒在石槽中,还要添加炒熟的黄豆、高粱、玉米混合磨成的细料,冬天还要在麦草中添加上一些温开水,用拌草棍拌匀,这样,牛吃起草来才津津有味。它们伸出舌头,用舌尖把麦草卷进嘴里,吞进肚子里。吃饱喝足之后,几头牛并排躺在石槽后的牛圈里,再慢慢地反刍。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情,好像劳累一天的农民,晚饭时炒上一盘可口的小菜,喝上几两“二锅头”小酒,躺在床上,眯着半醉半醒的眼睛在休息。年幼的我,喜欢一个人站在石槽前,静静地观察牛吃草料的那份专注神态,周围一片寂静,耳畔传来牛吃草料的咀嚼声,简直就是一种令人陶醉的轻音乐。
惊蛰过后,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一年一度的春耕活动又要开始了。一头头精神抖擞的耕牛被农民们牵到田间地头,随着一声声长长的吆喝,耕牛奋力拉犁,身后翻起新鲜的泥土,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希望的田野从此苏醒……
又是一年春耕时,一幅生动的耕牛闹春图不由得在我的脑海中氤氲开来,就像一头老牛,反刍着曾经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