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田位东1907年出生于菏泽,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月,田位东创建中共泰安中心县委并任书记。同年4月,中央派刘谦初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田位东任职省委交通。1929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刘谦初、田位东被关押进山东省第一模范监狱,田位东把写有“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党工作不休”、“宁死勿辱”等语句的纸条塞在咸菜里,在同志们中间传递,后出狱。1932年7月,田位东在领导枣庄煤矿工人罢工时再次被捕入狱,同年8月3日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接受记者采访时,田位东之女田江云及外孙田东代,讲述了田位东不少鲜为人知的革命往事。
曹州第一次党团员大会
“母亲最后一次见到我的外祖父时,还不满7岁。”3月10日,在菏泽市长城路附近一小区,59岁的田东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旁边的沙发上,坐着她的母亲、97岁的田江云。田江云抚摸着手中的照片,深情自语,照片上的青年男子是她的父亲——田位东烈士。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江云已经不如5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那么思路清晰。但说起父亲生平事迹,她滔滔不绝:田位东,菏泽城南三李庄人,1922年夏考入省立六中。
田东代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23年元旦,省立六中第25班演出了一部话剧,叫《贫民泪》。剧情是久旱不雨,庄稼不收,再加上军阀混战,许多人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四处逃荒。一贫苦家庭眼看全家都要饿死,万般无奈之下,贫家女儿要求父母把她卖掉来救活一家人。在姑娘和父母分手时,亲人心如刀割,抱头痛哭。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部话剧是在田位东的倡导和组织下排演的,他扮演了那位贫民姑娘,并且演得非常逼真,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1925年,田位东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此后,田位东经常带领一些进步青年到自己家里聚会,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田位东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4月25日武汉举行讨蒋大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田位东在游行中担任宣传员,他揭露了蒋介石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罪恶行径,并大声疾呼:“蒋贼不除,国无宁日!”
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田位东被迫离开武汉返回家乡。回到菏泽后,在革命处于低潮的艰难时期,他于1927年夏天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菏泽市抗日纪念馆菏泽英魂馆第一单元“信仰之火”展区,悬挂着两扇木门,这是田位东烈士百年老屋保存下来的木门。记者目测,这两扇木门,宽约1米、高约2.5米,油漆斑驳。1927年10月初,中共曹州支部成立。10月下旬,在田位东家的这座老屋里,召开了菏泽历史上第一次党团员会议。与会人员有徐鹏翥、刘仰月、田位东、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等。大家一致认为要利用冬闲季节,深入农村,运用各种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唤醒农民,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在城市,继续联络进步青年,壮大队伍,为革命积蓄力量。
“党在鲁西南地区的革命活动从此迅速开展,这扇门是寓意着希望的大门,中共曹州支部播下的革命火种在鲁西南大地熊熊燃烧起来。”菏泽市抗日纪念馆馆长陈宪云说。
多才多艺,真迹永存
“我对父亲的印象不深,他常年在外面闹革命,很少回家,我一年也见不了他几次。他在我心中永远是照片上这个样子,听母亲说这是他22岁时照的。”田江云说。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田位东风华正茂,英俊潇洒。
“我父亲诗作得好,字也写得好,还练过武术,他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说起父亲的才华,田江云骄傲地笑了。
田江云至今保存着一块丝绢。在有些泛黄的白色丝绢上,画着一丛梅花,还有一首宋朝诗人林逋的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字迹隽永洒脱,功力深厚。据田江云透露,这是田位东和哥哥田伯平共同送给姐姐田松鹤的礼物,上面的梅花是田伯平所作,题诗则出自田位东的手笔,时间为1926年7月,当时田位东19岁。这份珍贵的礼物一直由田松鹤保存着,直到90多岁故去才交由田江云保存。据了解,丝绢上的书法是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田位东烈士的真迹。
据田江云的老伴桑圣耀纪念文章《英雄肝胆照千秋》记载,田位东擅长书画,才华横溢。他的魏碑写得很好,许多同学结婚写对联赠喜帖,多请他来代笔。丁培之是鲁西南第一个党支部成员,他结婚时的喜帖就是田位东写的。在田家,记者还见到了一份田位东1929年代表中共泰安中心县委写给山东省委的工作报告复印件,洋洋洒洒5000多字,书法清新隽永。这份报告,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党史资料,今天保存在中央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