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它是“微政府”,职能部门高效协同;有人说它是“突击队”,迎难而上善啃“最硬的骨头”;也有人说它是“试金石”,磨砺干事创业的真功夫。
在衢州,专班这一工作机制为干部群众津津乐道。
“十四五”开局之年,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衢州,正紧锣密鼓地探寻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率浙江全省之先探索的专班工作制,成为一把“金钥匙”。
目前,衢州市本级共有专班32个、专班干部260余名。仅去年下半年,各专班共推进市级以上重大项目41个,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姜雨良是柯城区小南门城中村改造集体土地遗留问题征迁专班成员。日前,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桌上摆放着的一张照片。这是他和一户征迁家庭的合影,大家站在即将拆除的老宅前,笑容满面。
这张合影标志着一个城中村“老大难”征迁项目的圆满结束。去年11月1日晚8时许,最后一户征迁户在协议书上签字,小南门村征迁项目终于完成。
在姜雨良眼里,小南门村曾经是个“小难门”。项目征迁事关南湖文旅综合体项目能否按时开工。征迁自2008年启动,涉及226户村民,经多轮动迁后只剩下9户,但这个数字几年再未减少。
重点工程难以推进,专班机制适时启动。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乡镇”,也有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骨干。
为了摸清征迁户情况,姜雨良和同事仅前期沟通就发了上千条微信。他还记得,走访一户征迁户时,对方看他年纪大,故意把时间拖晚,想让姜雨良知难而退。没想到姜雨良始终耐心解释政策,还深夜带对方到安置地块现场查看。“就冲你这态度,我愿意配合!”征迁户终于点头。
市、区一体作战,用心倾听意见,落实关爱政策,维护征迁户权益……仅用40天,专班就啃下“硬骨头”。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对构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孜孜以求。2017年,衢州试水专班工作制。2018年6月,市委发布“招贤令”,围绕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等15项重点攻坚任务,组建15个专班,短短4天内就有792人报名专班干部。
当时的衢州,站上了属于自己的强劲风口,高铁新城、教育小镇等建设如火如荼,数字经济和美丽经济两大战略性产业风生水起……历史上最大的建设期随之而来,智慧新城塔吊林立。
火热的发展势头,对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亟须一种更专业、更灵活的机制高效推进重大项目。专班制应运而生。
目前,衢州市级专班分为重大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推进、重大专项工作、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四大类,都是难度大、时间紧或亟须创新突破,且单个部门难以完成的事项。
如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专班汇聚精锐力量。衢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专班需求,市委及时从全市优秀干部和年轻干部人才库里匹配人选,并把专班干部培训纳入干部年度培训计划,提升专业能力。据统计,衢州市本级32个专班的干部中,40岁以下的占66%,三分之一以上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三分之一以上有从事财政金融、项目建设、城市规划等工作经历。
杭衢铁路,承载着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这条“幸福路”上诞生了衢州市第一个项目工作专班。项目专班干部先后赴北京和杭州100余趟,召开70余次审查会、论证会、研讨会,对接各方专家260余位,使杭衢铁路成为全省铁路项目中审查、审批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项目。
如今,高铁新城一大批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呈现一派火热景象。体育中心3万座的体育场主体钢结构罩棚合拢,工人们正进行内部施工。体育馆、游泳馆等也在加紧建设,体育公园雏形展露。
在快乐运动小镇专班的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极具未来感和艺术性的体育中心项目设计图——体育建筑被绿植全覆盖,形如山丘连绵起伏,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将成为衢州市一处新地标。为此,体育、住建、社保等多部门的骨干组成专班。
“从招投标到确定设计方案只用了4个月时间,这在过去无法想象。按照目前进度,今年7月,衢州人就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品质运动乐园。”看着设计图一点点变为现实,专班推进办专职副主任曹峰欣喜又期待。
哪里需要攻坚,哪里就有专班。在专班推动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试点等一批重大改革破题见效;四省边际中心医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创成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批重大专项工作成效明显,饮用水源地牛头湾自然村整村搬迁、斗潭危旧房整体改造等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成功处置。
灵活高效的“小政府”
位于衢州市花园东大道的“花园258”创新创业园,是专班集中办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