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主页 > 菏泽日报 >
上一篇:致敬戍边英雄 下一篇:雪域英魂
那年春晚
时间:2021-03-02 07:13 来源:网络

1983年底,我们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是我们村小学因教学成绩突出,乡里奖给学校的一台12寸“小黑白”。寒假里,学校考虑到这一“宝贝”的安全问题,就暂时搬到一位村干部家里。于是,一幕关于“春晚”戏里戏外的精彩故事就由此开始了……

对于当时物资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很匮乏的鲁西南农村,大年三十夜里吃完饺子,除了三五成群在街上放鞭炮,就是打扑克、推牌九。而我放完鞭炮玩了一阵已到了晚上八点半多,百无聊赖中猛然想起村里有电视了,就去看看新奇。谁知,一走到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猛然大吃一惊:破旧的瓦房堂屋里里外外已挤得水泄不通,连高高的木门槛上都站满了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看电视的乡亲们。好在那时还是少年,体瘦身捷,硬是像泥鳅一样,从大人腋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进了屋内离电视最偏远的墙角。人是气喘吁吁进来了,但是,自己个头矮,前面是一堵堵站着的人墙怎么都看不见。电视里的歌声、笑声伴着看电视的乡亲们的情感互动,急得我是抓耳挠腮,满头冒汗,人挤人的过程中,猛然觉得自己右腿下被什么东西挡了一下,用脚踢踢,居然是村干部家一只平时打水用的铁皮水桶,情急之下,计上心来,把水桶倒扣过来站到桶底上,恰好能看见电视。此时,看电视已经如痴如醉的乡亲们没有一个人能注意到被挤在墙角的我,唯一让我担心的是那水桶底在脚下不时发出响亮的“咯嘣咯嘣”声,惟恐村干部发现后把我大骂一通再撵出去……

只记得当时恰好是当年客串主持人的马季先生在介绍黄梅戏演员马兰,妙语连珠的相声大师介绍完之后,特别“现挂”加了一句“我们老马家有人才吧?”把看电视的乡亲们逗得开怀大笑。因为那位村干部也姓马,而且看电视的各位马姓居多,当然容易引起共鸣。非常好笑的是,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大叔,是我村红白喜事的“明白人”,当姜昆和李谷一演唱《刘海砍樵》进入高潮的时候,一个劲地感叹:“这两口子唱哩真不孬!”是的,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特别是偏远乡村,除了古装戏老百姓知道扮演的夫妻是假的外,很多男女穿时装搭档唱歌的、跳舞的,在电视上一出来,乡亲们都说他们是两口子,直到后来电视逐渐普及,信息化进程加快,人们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就是那年春晚,解放思想,冲破阻力,第一次邀请港台歌星艺人参加,从艺术上为“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提供了情感和精神支持;就是那年春晚,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尽人传唱;就是那年春晚,朱时茂、陈佩斯《吃面条》使“小品”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各大晚会的重头节目;就是那年春晚,《难忘今宵》成为春晚特定的结束曲经典流传、历久不衰……

多个“第一”开历史之先河,创无数经典至今难超越,堪称奇迹。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尽管如今已有多届春晚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很多经典传世之作,但在我的记忆和情感深处,对1984年的那届春晚永远刻骨铭心,难以忘却。

菏泽日报商业版|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