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育新风,文明入心“润物无声”
牡丹区税务干部王俊华去年8月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死,离开了挚爱的工作,从税36年,他用生命之光照亮了税收之路,被国家税务总局追授“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公婆年迈体弱、丈夫因病去世、孩子患有自闭症……这些不幸和痛苦并没有压倒牡丹区都司镇的好媳妇尹喜连,她用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坚强意志和优秀品德让父老乡亲十分感动。他们是牡丹区“德耀花都”四德品牌中的“明星”之一。
近年来,牡丹区评选出区级及以上道德模范1200余人,其中50余人入选“中国好人”或“山东好人”,40人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或提名奖,好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好人事迹成为道德风向标。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达到“日用而不知”的效果,牡丹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区实践中心1个、镇街实践分中心18个、村居实践站100个。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题公园3处、主题大街5条、主题小广场(主题小区)50个、景观式永久性公益广告小品20余处,浓厚的文明氛围如暖意春风吹拂人心。
牡丹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行业创建水平。深化“四德工程”示范创建, 在城乡广泛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全区上榜总人数超过20万人次。在广泛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德耀花都”四德品牌,将其作为凝聚道德力量加速跨越发展的精神旗帜。5年来,牡丹区在村居、镇街分级评选四德模范的基础上,每年从全区评选出“德耀花都”四德模范200名以上,凝聚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依托牡丹文化,激活“美丽产业”
牡丹区牡丹产业全产业链式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牡丹区着力发展的“美丽产业”正异军突起。同时,该区着力发掘牡丹文化,编印出版的《牡丹传说故事》《菏泽牡丹志》等书籍备受关注,拍摄制作的《葛巾传奇》《牡丹仙子》等影视作品深受欢迎。
牡丹区把牡丹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牡丹栽植面积24万余亩,1237个品种,是国内乃至世界上牡丹集中栽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区域,建有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等多处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花开时节,艳若蒸霞,游人如织,牡丹年旅游收入逾20亿元,获批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永续传承的内在动力。在“创新、创意”有力加持的基础上,牡丹区的牡丹产业也迎来了新时期,“美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牡丹区出台牡丹栽植专项扶持政策,组建了牡丹专家顾问委员会,先后成立科研机构16个,与菏泽学院、中国林业大学共同成立了牡丹学院,发展高中级职称花农350多名,累计取得科研成果80余项,研发出系列产品265个;《牡丹籽油企业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
牡丹擦亮了城市名片,也驶进市场蓝海。目前,全区的牡丹企业已在国内建设终端产品销售门店650余家,200多种产品进驻全国50多家大型商超系统、700多个大型知名超市,牡丹产业年产值逾60亿元。
挖掘历史文脉,坚持“古为今用”
史料记载,牡丹区胡集镇是伏羲桑梓、尧舜故里,是“临济禅宗文化”的发源地。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历史记忆。牡丹区按照“四园六镇、多点布局”的发展思路,以临济禅宗文化为特色,打造临济文化产业园,以尧舜文化为依托,建设祖源文化小镇。
牡丹区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现代村镇建设研究所对胡集镇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规划“一带三园”旅游产业格局,按照文化为核、生态两翼、绿道串联的空间布局,建设徐河景观带,打造尧舜禹主题公园、成阳故城文化园和太昊伏羲文化园,使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和祖源文化小镇有机结合到一起。
牡丹区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经深入挖潜和系统整理上报,牡丹区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35项,其中曹州面人、鲁西南鼓吹乐、大平调、牡丹传说、尧舜传说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大洪拳等6项列入省级名录。建立了唢呐、面塑、戏曲等各类民间文化协会,着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项目入校本”等活动,已将山东快书、面塑、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牡丹区是全省首家“中国曲艺之乡”,目前,全区民间曲艺班社发展到127支,从业人员700余名,业余曲艺人员2200余人,每年的曲艺演出活动都在2000场以上,涌现出了著名坠子书表演艺术家刘桂梅、“坠子皇后”刘瑞莲、琴书表演艺术家王振刚、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胡化山等一大批曲艺名人,传统文化走进了新时期,焕发出新光芒。
文化创意产业,激活“一池春水”
“牡丹不凋花”上市后,备受人们青睐;骨雕牡丹技艺精湛,获文博会金奖;面塑新产品层出不穷,面塑文化在美国落地生根……牡丹区通过挖潜传统文化,注入科技、创意等现代元素,让文化创意产业“非常有戏”。
牡丹区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引导,出台政策,加大投资, 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天华新媒体广告产业园”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正在建设的动漫产业园项目,占地150亩,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致力打造集游戏、竞技、漫画、网文、影视、字画、电商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基地。
立足丰富的牡丹资源和悠久的牡丹文化,牡丹区积极鼓励发展与牡丹相关的影视、绘画、雕塑等特色牡丹产品。科研成果“牡丹不凋花”与真花无异,具有长期保存、永不凋谢等优点,市场前景看好。为将此转化为生产力,牡丹区组建了“牡丹不凋花”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出壁挂、屏风、盆景等6大类100余种产品,建立完善了国内外销售网络,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牡丹区还建立了国内首家农民面人陈列馆,面塑艺人自发组建了面塑协会、面塑合作社等一批文化经济联合体,开发出有声面塑、动态面塑、写生面塑等多种新产品,备受市场欢迎。
为更好引导文化经营企业“扎堆发展”,加速推进文化创意产品从低端价值向高端价值的提升,牡丹区规划建设了专业文化市场,凝聚了产业发展合力。如今,已培育形成影视广告、民俗文化、工艺装饰、书画装裱、古玩收藏等多个专业文化市场,以及现代工艺品、装饰制作等数个特色一条街,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通讯员 郜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