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红色经典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首毛泽东同志在翻越六盘山时创作的《清平乐·六盘山》波澜壮阔、大气磅礴,被人们广为传唱。

  六盘山,古称为陇山、鸡头山,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也被称为“胜利之山”。

  如今在六盘山上,有一条再现长征历程的微缩景观——“红军小道”,2.5公里的小道上用雕塑群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壮举的18个主要场景。从山脚沿曲径通幽的小道千回百转而上,“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等经典场景在沿途逐一呈现。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魏晓东介绍,六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先后翻越六盘山,登顶此山表明红军已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也意味着长征的胜利。

  1935年10月,红军进入今宁夏西吉县境内,当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了包括国民党毛炳文两个师、东北军何柱国骑兵部队、门炳岳及西北马鸿宾部队等在内的重兵,形势相当严峻。

  10月7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率领的红军队伍在青石嘴附近与敌军先后进行了两次战斗,共歼敌400余人,缴获战马共计200余匹。还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中央红军的第一支骑兵侦察连。

  “纵览逶迤六盘雄姿,眼底尽收招展红旗,再想到红军北上即将到达目的地,毛泽东在这里吟诵出千古名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晓东说。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一面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一面咏志抒怀,先后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多首不朽的诗词。这些作品不仅生动地反映了红军长征辗转曲折的行动轨迹,更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历经困苦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清平乐·六盘山》诞生之后,曾历经几次修改,最终形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这个版本。1961年9月,毛泽东应宁夏领导同志之请,亲笔书写了这首词,赠予宁夏。

  如今,在宁夏的六盘山长征纪念馆等纪念景点、各党政机关及高校里,经常可以看到手书的《清平乐·六盘山》,它激励着宁夏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新华社银川8月12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影像
   第04版:县域新闻·广告
   第05版:文学副刊
   第06版:楼市·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务
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予以严厉谴责
莫把调研变“调演”
台风“利奇马”致897万人受灾
香港暴徒在多处投掷汽油弹
台风“利奇马”已致浙江39人死亡9人失联
强台风致寿光一点八万个大棚受灾
朵云书院亮相上海
“利奇马”已致山东5人死亡、7人失踪
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韩决定把日移出贸易“白色清单”
追忆红色经典
巴基斯坦暴雨致161人死亡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