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樊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回到本县刘花园村担任小学教师,秘密从事党的活动。1938年,为宣传抗日,壮大人民武装,樊诚参加了由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领导的抗日自卫团训练班(又名“窝窝队”)。
1939年3月初,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带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郓城,樊诚参加了著名的樊坝战斗。战斗结束后,樊诚随一一五师东进梁山、东平、沂蒙山区等地,1940年任第一一五师所属鲁南军区党委民运部、宣传部干事、指导员。1942年秋,部队精兵简政,民运部30多人全部留驻在鲁南区,樊诚被分配到实验县(白彦地区)郑城区委工作,先后任中队长、区委书记、指导员等职务。战斗区域的变化和职务的升迁,更让他感到了肩头愈加沉重的责任与重托。
1941年冬至1942年夏,日军调集5万余人“扫荡”鲁中南地区。樊诚和民动队的其他战士,始终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机智勇敢地打击敌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
为了瓦解敌人,樊诚组织地下党员深入敌军内部,向他们散发亲自写的宣传材料,向伪军讲明国内形势,宣传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进行攻心战。有时,他还化装成敌伪人员,深入到敌人据点内部做工作,使大批伪军深受感化,并陆陆续续地不断携带武器投诚。
在农村工作中,樊诚善于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1944年9月,平邑县林涧乡艾区大队召开斗争恶霸大地主大会。会前,樊诚向群众教唱了自编的歌。随后,民兵把恶霸大地主押上台,给他们戴上高帽子,苦大仇深的农民纷纷走上台,揭发他们的滔天罪行,倾诉所受的剥削、压迫之苦。大会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那个时期,樊诚组织召开的批斗大会不计其数。
樊诚十分注意密切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他经常说:“我们是从群众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好比鱼,群众好比是水,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要大搞拥政爱民运动。爱护民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样。”他与其他革命同志平时吃不上细粮,只有过节时每人才能给两个白面馍。但他总舍不得吃,都是把白面馍送给烈军属或穷人家的孩子。他经常帮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挑水、推磨、推碾,帮儿童团做小木枪。
1946年秋,蒋介石挑起内战,并调集10万重兵向晋冀鲁豫解放区大举进犯,一些地主还乡团也乘机反攻倒算。樊诚不避艰险,发动组织领导人民群众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7年5月,他带领武装部队在平邑县老鸹窝执行任务,与敌人激战了5个昼夜,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在山沟里休整时,他因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后在敌人的魔爪下受尽酷刑。
敌人扒光他的上衣,用铁丝将他反绑,把他吊到屋梁上、树上毒打。还乡团纠集地主婆用剪刀、刀子割他的肉,用锥子在他身上乱扎,用烧红的烙铁在他身上乱烫,还撬开他的嘴灌大粪、辣椒水。樊诚浑身是血,遍体是伤,一次又一次昏死过去。每一次苏醒后,他都是斥责和大骂敌人,表现出义正辞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6月6日晚,气急败坏的敌人把樊诚绑送到下南庄村西关沙河边,在他身上浇灌了汽油,准备把他活活烧死。年仅33岁的樊诚,面对熊熊烈火视死如归,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英勇就义。
菏泽市委党史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