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牡丹区产业扶贫铺就脱贫路
  本报讯 (通讯员 郜玉华 邓婷婷 高鲁彦)牡丹区沙土镇朱坊村的朱建红是个聋哑人,曾是村里的“老大难”贫困户。该村扶贫车间建成运营后,朱建红被优先安置到车间就业,很快被培养成一名熟练的服装烫熨工,足不出村每个月就有了2000元左右的收入, 凭着过硬的就业技能顺利脱了贫。

  牡丹区将有就业意向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优先安置到扶贫项目就业。目前,全区已投入运营的409座扶贫车间,累计吸纳5684名当地群众实现就业,其中有1710人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 

  截至去年底,牡丹区22590贫困户、53972人均全部脱贫,扶贫车间、扶贫大棚等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的“定心丸”。据牡丹区扶贫办主任张合生介绍,该区通过深入实施“一户一案”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一人一岗”就业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脱贫方案、每个村都有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有就业岗位,持续增强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牡丹区为加快推进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近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3亿元,建设扶贫项目1370个,其中扶贫车间430个,冬暖式温室大棚780座,其他产业扶贫项目160个,覆盖了全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截至2018年底,全区产业扶贫项目总收益达245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直接受益1326万元,户均分红586元,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68万元。

  落户于李村镇的菏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租赁大郭村的扶贫车间进行生产,优先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公司已安置当地群众100多名。据大郭村党支部书记刘存良介绍,该扶贫车间租赁给菏鲁电子公司,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3万元的收入。 

  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沙土镇王尹楼行政村的张国凤难以掩饰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她尽管患有肢体二级残疾,但依然在家门口的精创电子加工扶贫车间里熟练地给电动车配件布线。“我腿脚不好,别说挣钱了,出个门都不方便,看着家里过得紧巴,自己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张国凤说,“村里扶贫车间运营后,我就在车间里工作,不出村每月也能打工挣钱了。”

  同时,牡丹区着力实施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活了脱贫内生动力,巩固了脱贫成果,较好地防止了返贫现象发生。牡丹区何楼办事处大路张行政村的魏宗才曾是贫困户,本人患有股骨头坏死,爱人患有乳腺癌。魏宗才经常对村里人说:“我这日子过得真没劲,这生活还有什么希望啊……”何楼办事处扶贫办主任李世锋得知后,一有时间就赶到魏宗才家中走访,向他宣传贫困户大病医疗救助商业补充险政策,帮助他们办理贫困户保险理赔,协助他们办理小额贷款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经过李世锋的不懈努力,魏宗才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到一家酒店当起了保安,月收入1500元。“我一直都记得李主任那句话,脱贫致富只能靠自己,我老魏感谢他一辈子!”魏宗才激动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6版:理论与实践·广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民生·广告
政协委员提案助力教育“加速跑”
牡丹区产业扶贫铺就脱贫路
安兴党员刘广建 移风易俗倡新风
青春心向党
牡丹产业助农增收
胡集镇文旅产业正发力
“乐活小镇”活力初现
都司镇生态产业正崛起
大棚果蔬助增收
时圣强:救人于危难是本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