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红飞:依托产业量身打造就业岗位
  时值隆冬,位于牡丹区胡集镇尚尧农业基地里还有未采摘的茄子。

  “霜打的茄子更好卖,现在每天都有零散的商贩过来收购。”家在牡丹区都司镇丛庄村村民陈传义告诉记者。

  以前一直想干点啥,就是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陈传义看到别人在基地包地挣钱,也有了想法。

  “在这边包地,不用拿地租而且还有兜底保障。现在苗、肥、技术等全部都是由公司提供,只出人工就可以,年底估计分红3万多元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陈传义告诉记者。

  基地负责人李红飞拓宽产业渠道带动扶贫帮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近1000亩种植生产基地的尚尧农业,对贫困户进行外包。

  以5亩为单位,将种植管理外包给贫困群众,公司提供种、管、收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种植物资等所有投资,农户只需负责田间农作物的管理,依靠现代化种植技术1人即可管理5亩土地,最低工资是保障半年时间1万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李红飞作为市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牵手帮扶促脱贫”活动,依托产业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竭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李红飞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贫困户群体的年龄结构、技术掌握等情况,分别安置不同的岗位,确保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公司拥有江正食品、尚尧农业、尚尧酒店三大经营实体,可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

  李红飞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的牵手帮扶之路。

  与贫困户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让贫困群众增收创收。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李红飞依托产业为贫困户量身打造就业岗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牡丹区胡集镇陈楼村62岁的贫困户陈令成,身体状况不太好,劳动能力差,江正食品公司将其安置到门岗,平时工作不太忙,每月可领到1800元的工资,使其生活有了保障。

  目前,该公司已成立组建了种植、养殖和农机三个农民合作社,公司将通过免费培训的方式,让困难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具备“造血功能”,并采取“订单生产、保底工资、服务外包”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群众加入合作社。

  “承担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是人大代表的责任。依托我们自身的产业,通过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强化帮扶措施,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李红飞告诉记者。

  记者 张啸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民生·广告
任仲义到市委党校讲党课
李红飞:依托产业量身打造就业岗位
省“银税互动”签约暨融资服务平台启用仪式举行
种植食用菌 造福一方人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为百姓送去“冬日暖风”
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决策落到实处
我市完善经济困难老人补贴制度
三区集中清理城市“蜘蛛网”
菏泽城区农贸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
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镇”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