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无数个类似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拔地而起,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1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5%;7个化工园区获省批复;省重点项目及优选项目数量居全省非核心区第一;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连续四年增幅超过50%;下放5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制……回首2018,菏泽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擂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战鼓,留下了“突破菏泽”伟大进程中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牵住创新驱动“牛鼻子”
“我们项目生产的高速列车专用闸瓦、闸片,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所合成的一种抗高温、耐磨损新材料,可以替代进口材料,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UIC认证的高速列车刹车系统。”菏泽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传合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高速动车液压减震器产品同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高铁用复合材料及粉末冶金制动闸片100万套、减震器20万套。
在市高新区,凌博瑞高铁减震器和刹车片、嘉泰高铁航空座椅、泊鹭飞机制造、华盛荣镁合金、天和高精压延铜箔等产业扎堆集聚发展,高铁航空产业正在崛起。
动能转换,创新先行。2018年,我市全面落实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合作平台,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中科院综合技术转化中心菏泽中心等平台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与发达城市相比较,智力、人才是我们最紧缺的资源。为此,2018年6月13日我市出台了《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大力实施动能转换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来菏创新创业,先后在济南、成都、北京建立市级招才引智工作站,在荷兰建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组织17家市直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61名。
抓好产业倍增“胜负手”
一张薄薄的膜,可以满足一个家庭正常的日常用电,这样的事情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但石墨烯有机太阳能光电子器件做到了。“一张20㎡的石墨烯OPV,月可发电200-300度,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需要。”日前,恒力天能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宏麟告诉记者,“与传统光电池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还具有可以利用一切可见光发电、可折叠卷曲、可透光、颜色可变化等独特的功能。”
去年3月31日上午,在市高新区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园,恒力天能有机太阳能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国内首条全自动工业化量产的石墨烯OPV生产线正式在菏泽上线。
2018年,我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快速成长,石墨烯、机器人、水陆两用飞机等新产品从无到有、快速膨胀。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位居全省前列,新能源、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超过百家。高铁减震器、高铁刹车片、高铁航空座椅、华盛荣镁合金等项目,打破了国外市场壁垒,联合催生了高铁航空新产业。
目前,在省储备的900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中,我市列入65个;在560个省重点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批优选项目中,我市列入44个,个数居济青烟3个核心区外14市首位。机场、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菏泽牡丹机场所有手续获批,已具备全面开工条件。2018年12月10日,鲁南高铁菏泽段打下第一桩,主体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优化营商环境“大舞台”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去年7月20日,菏泽牡丹机场非民航专业工程项目容缺先行招标,首开我市“容缺审批”先河。“为加快菏泽牡丹机场建设,确保实现2019年底通航的目标,我们向市政府提交了容缺先行招标的请示。”日前,菏泽牡丹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晨向记者表示,通过这次容缺先行招标,使工期提前了三个月,项目开标后,施工单位便可进场,先行做好施工准备,待项目批复手续齐全后即可全面开工。
“容缺先行招标,我们借鉴了青岛市胶东机场建设的经验,经市政府专题研究和专门批示后,对牡丹机场非民航专业工程项目特事特办,在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容缺招标,限期补齐补正材料。”市住建局副局长牛继红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市已经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制,对于申请条件基本具备、主要材料齐全合法、部分材料暂时无法提交的,一律先行核发证件,容许申请人承诺延后补正。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去年7月17日,在省党政代表团赴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学习考察结束后,市委书记孙爱军立刻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以专题报告的方式,用了两个多小时时间,介绍了苏浙粤三省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发出了“动员令”。
去年以来,我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走上“快车道”。 记者 马源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