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小车间”发挥扶贫“大作为”
  本报讯(通讯员 郜玉华 高鲁彦 邓婷婷)10月22日,在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河南王村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藤编加工。60多岁的吕卿老人和他的老伴在这里工作已经两年了,每人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摆脱了贫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牡丹区坚持以“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为主线,通过狠抓扶贫项目实施,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据在河南王村扶贫车间生产的花仙子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王玉姣说:“平时在该车间务工的当地群众有40人左右,其中贫困人口10余人,工资按计件发放,基本上每天都能挣到七八十块钱。”“在这干活挺随便的,也可以拿到家里去做,就像我这样的老头一天也能挣二三十块钱。”村民吕卿说。

  如今,牡丹区着力建设的扶贫车间让农村的一些“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脱贫。牡丹区小留镇已建设扶贫车间43个,实现了38个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家门口就业或车间租金收益的方式帮扶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为让较大企业顺利入驻扶贫车间,解决企业的厂房问题,小留镇“变点为面”,整合了郭楼、陆庄等16个行政村的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了总占地面积26亩的扶贫车间创业园。园区建设扶贫车间5座,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租赁给荣邦电气和丰丰家具有限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我公司自投产开始就多方联系当地的贫困户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后实现快速上岗,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当年即可顺利脱贫。”丰丰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丰说。

  牡丹区凭借扶贫车间,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甩掉“贫困帽”,踏上小康路。在牡丹区沙土镇朱坊村的扶贫车间里,该村贫困户朱建红在此熨烫布料。看着黝黑憨厚的朱建红熟练地使用着手中的熨斗,让人很难相信他竟然是位聋哑人。“朱建红虽然是聋哑人,但是人很勤奋,很有灵性。熨烫机我只教了他两遍,便学得有模有样。”车间负责人朱士会说,“以前他没有工作,如今这个工作车间距离家门口只有200米远,他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观。”

  “截至目前,牡丹区已建设完成扶贫车间210余个,在建300个,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2.1亿元,带动周边贫困人口1500多人实现就业。”据牡丹区扶贫办主任张合生介绍,该区还进一步提升了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水平,优化承租主体,不断提高了车间的扶贫收益,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的双赢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法治菏泽
   第06版:楼市·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专版
南城:“好婆媳”评出文明新风尚
胡集镇“一带三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小留镇:组织乡贤代表看变化
李村镇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培养尊老敬老美德
都司镇:专家来义诊 看病不出门
“山东好人”情系孤寡老人
感恩励志教育洗涤心灵
吴店镇:健康查体服务获点赞
九九重阳展风采
市中派出所举行扫黑除恶宣传暨退赃大会
就业“小车间”发挥扶贫“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