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楼村的新变化
  牡丹区高庄镇孙楼村从一个偏远村庄变成魅力旅游村,是村党支部抓队伍建设增强内生动力的新成果。“当了村干部,就要时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是孙楼村党支部书记孙洪卫和“两委”班子的心声。

  孙楼村总人口1600人,耕地2600亩。2014年,孙洪卫被推选为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当年决定由群众投工投劳硬化村级公路,开始从工作中抓队伍建设。“干活要冲在前头,要把村‘两委’和党员干事立业的劲头体现出来。”孙洪卫给村干部和党员开会时说。

  老党员孙守清,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力行,连续20天,坚持在公路建设一线,每天坚持早出整理、分发工具,晚归查漏补缺。孙楼村全长3.5公里的水泥路仅用了20天便通车使用,新一届村“两委”在村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干正事的好印象。 

  地下无矿藏、地上无工厂,孙楼村决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当时,高庄镇要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建立现代畜牧园区,孙楼村决定抓住机遇,发展肉牛养殖业,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15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

  村民何通率先发展为养牛大户,西门塔尔肉牛存栏量达1400余头,黄牛300余头,奶牛1500余头,建起鲁西南黄牛育种繁殖基地。目前,孙楼村借助畜牧企业坐地项目,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2016年,村“两委”又把眼光投向了梨树套种油用牡丹项目,当年三月份成立孙楼天源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 公司+农户”的模式,一次性流转土地2300亩。“梨树和牡丹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带动乡村游生态发展,一举两得。”孙洪卫说。

  村民石宪青今年70岁,家里有2亩地,前年老伴儿因病卧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去年,我的梨树和牡丹开始陆续收获,梨树一亩地产了5000多斤,2元一斤被客商收走。”石宪青说,“牡丹效益也很好,加上政府每亩地给的1100元补贴,一亩地仅牡丹一项也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 

  如今,孙楼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1.5万元提高到3万余元。一座能够容纳200名老人养老的现代化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里有两个千亩牡丹梨树套种园、一个苹果采摘园、两个垂钓园,“春赏花、夏垂钓、秋品果、冬尝鲜”的“四季乡村游”模式已见雏形。             通讯员 郜玉华 油盛华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法治菏泽
   第06版:财经·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牡丹区乡村振兴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让人大代表建议掷地有声
“三个围绕”谋划党政机构改革
孙楼村的新变化
社科普及进万家
牡丹区成立返乡创业烟台服务站
30名学生喜获助学金
黄土地种出“金元宝”
新媒体助力征兵宣传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张效庚:坚守乡村让更多孩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