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楼村总人口1600人,耕地2600亩。2014年,孙洪卫被推选为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当年决定由群众投工投劳硬化村级公路,开始从工作中抓队伍建设。“干活要冲在前头,要把村‘两委’和党员干事立业的劲头体现出来。”孙洪卫给村干部和党员开会时说。
老党员孙守清,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力行,连续20天,坚持在公路建设一线,每天坚持早出整理、分发工具,晚归查漏补缺。孙楼村全长3.5公里的水泥路仅用了20天便通车使用,新一届村“两委”在村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干正事的好印象。
地下无矿藏、地上无工厂,孙楼村决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当时,高庄镇要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建立现代畜牧园区,孙楼村决定抓住机遇,发展肉牛养殖业,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15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
村民何通率先发展为养牛大户,西门塔尔肉牛存栏量达1400余头,黄牛300余头,奶牛1500余头,建起鲁西南黄牛育种繁殖基地。目前,孙楼村借助畜牧企业坐地项目,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2016年,村“两委”又把眼光投向了梨树套种油用牡丹项目,当年三月份成立孙楼天源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 公司+农户”的模式,一次性流转土地2300亩。“梨树和牡丹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带动乡村游生态发展,一举两得。”孙洪卫说。
村民石宪青今年70岁,家里有2亩地,前年老伴儿因病卧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去年,我的梨树和牡丹开始陆续收获,梨树一亩地产了5000多斤,2元一斤被客商收走。”石宪青说,“牡丹效益也很好,加上政府每亩地给的1100元补贴,一亩地仅牡丹一项也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
如今,孙楼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1.5万元提高到3万余元。一座能够容纳200名老人养老的现代化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里有两个千亩牡丹梨树套种园、一个苹果采摘园、两个垂钓园,“春赏花、夏垂钓、秋品果、冬尝鲜”的“四季乡村游”模式已见雏形。 通讯员 郜玉华 油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