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残志坚 谱写精彩人生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是曹县梁堤头镇宇飞锦丽演艺服饰有限公司的经理。他在求学时,因同学的误伤,眼睛落下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要强的他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学习。高中毕业后,他不安现状,南下深圳,北上沈阳,东至青岛,边学习、边打工,凭着虚心好学的坚韧之心,学到丰富的管理知识与一技之长。后返乡创业,发展电子商务,把更多的残疾人带上了勤劳致富之路……

  不安现状  半工半读闯深圳

  1987年,高中毕业的李长庚,由学校推荐到当地一家窑厂工作,不安现状的他在工作的同时,自学山东干部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的课程。

  “有了知识的武装,自己萌生了到外地闯一闯,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李长庚说。1989年,他说服了父母,拿着打工积攒下的120元钱和朋友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在深圳一家精细化工研究所工作,但好景不长,研究所经营不善关了门,他不得不像众多求打工者一样四处找工作。

  由于他的眼睛有残疾,在求职时尽管每次企业入职文化考试,成绩都比别人高出许多,但就是不录用。李长庚说,当时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也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自己创业当老板。他一边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一边利用空余时间继续自学了深圳大学的自学教材,而这也为他将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上沈阳  珍惜机遇成骨干

  1991年,李长庚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到深圳洽谈业务的服装加工厂老板,经过一番交谈,老板被他的谈吐和经历所打动,邀请他到其沈阳服装加工厂做财务工作。于是,25岁的李长庚跟着温州商人到其沈阳的加工厂去做了财务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服装加工这一行业,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长庚说,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锻炼和学习机会,还主动请缨做起了兼职销售。两年过去了,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李长庚销售业绩名列前茅,成了公司的销售骨干。

  返乡创业  辛勤耕耘终圆梦

  虽然在沈阳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但是多年来创业梦想却一直在李长庚的脑海中回荡。1993年,李长庚谢绝了老板的挽留,回乡与妻子做起了摄影器材和布景生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李长庚说,由于当时的物流运输并不发达,为了扩大销售市场,他用自行车带着产品,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推销自己的产品,甚至骑车去过周边省份推销。在推销过程中,他发现影楼服饰的前景很广阔,便和妻子筹资开办了服装加工厂,专门加工影楼服饰。

  创业初期,李长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再加上在沈阳学到加工技术,他制作的影楼服饰不仅质量好还比较时尚,受到市内各照相馆的追捧,甚至临近省份的照相馆也来订购,他也因此积累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2003年山东省大力实施东西帮扶政策,生意越做越大的李长庚抓住青岛市帮扶曹县的机遇,与朋友一起在青岛开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借助电商  带一方百姓致富

  2007年,全国网络经济开始迅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日渐红火。李长庚瞅准了网络大市场,凭着在服装加工行业的多年历练,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始自产自销演出服饰。期间,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李长庚注册了宇飞锦丽演艺服饰有限公司和商标,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稳步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实施了品牌化经营。由于李长庚加工的演出服质量有保障,且产品种类丰富,再加上自产自销,利润空间大,李长庚的网店迅速在业内站稳了脚跟,产品更是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等地。他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残疾人电商创业十大标兵”荣誉称号。

  致富不忘家乡人。李长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特别是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共同富裕。他先后投资建设5个加工车间,自己扩大生产的同时,广泛吸纳残疾人和贫困群众来就业,还根据他们意愿,义务提供服装加工或电子商务等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开店创业,实现脱贫。

  记者 时苏建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李长庚的创业故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新闻·文化
   第04版:富民周刊
   第06版:健康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专版
身残志坚 谱写精彩人生
张乾山到青菏街道办事处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县立医院举办“李桂梅薪火传承报告会”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县纪委:精准监督 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牡丹五千年历史并非妄言
借来砚边三分墨 染出群芳五彩云
陈宜新报告文学获全国大奖
舒同题字《曹州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