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仅32岁在外做生意的雷德科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任职后,雷德科带领社区党支部一班人,首先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做起,从自我做起,严格落实社区干部坐班、“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制度。之后又引来了利德尔养牛场和清联食品厂,修建了连接5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公路,发动社区班子成员每人集资3万元安装90盏路灯。一件件实事让社区党支部的威信逐步树立,无论办什么事都有人信、有人跟,这让他们做事更加有底气。一批急需解决的硬事难事办好之后,社区党支部便考虑如何才能长效管村治村。当时,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在村里不断蔓延,传统的礼仪演变为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一次宴请动辄就是几十、近百桌,不少群众因此债台高筑,苦不堪言,迫切期望改变这一局面。对此,社区党支部认真研究分析,一致认为这种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主要是由于事主随意操办,无人制止、无人管理、互相攀比造成的,绝对不可助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下,决定制定自己的“小宪法”,用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实现社区的长治久安。
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倡树文明新风,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社区党支部先后牵头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环境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委员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监督委员会和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委员会等6个村民自治组织。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先后召开7次党员会、干部会、群众代表会,走访村民近2000多人次,印制1500份征求意见稿,收集意见建议570 条,7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包含卫生治理、规范建房、计划生育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并于2014年3月在社区广场全体村民一致表决中通过,最大限度提高了村民知晓率、激发了群众参与度。新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王双楼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王双楼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度》,坚持从简原则,规范了红白事宜办理流程,对组织形式、工作范围、操办事务等做出明确规定,大力倡导婚丧事新办简办。
村党支部强化制度执行,注重监督实效,制度建设关键在于落实。为此,社区党支部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保证各项村规民约落到实处。一是成立监督委员会。由群众选举出5名德高望重、作风正派、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组建了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各项条款的落实。二是建立干群联络站。制作公示宣传牌,把镇管区书记、管区主任、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照片、电话向群众公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有的放矢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三是设立群众说事点。在5个自然村各设置一个说事点,明确专人负责。对群众反映的违反村规民约的人和事,第一时间靠前做工作;对确实解决不了的,由社区党支部视情形,采取点名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四是建立“三监督五统一”制度。“三监督”,即严格实行红白事申报制,杜绝“小事大办”发生,加强事前监督;严格实行村干部参与制,制止铺张浪费,加强过程监督;严格实行红白事备案制,定期公示花费情况,加强事后监督。“五统一”,即统一待客标准,婚丧宴席每户不超过12桌,每桌餐费在150-200元之间;统一不摆谢客宴,管好子女升学、订婚、小孩生日、老人寿辰等非婚丧事宜;统一免费服务,红白理事会出面发动村民组成志愿劳务队,全程免费服务,不要烟酒、不吃请;统一喜事不收礼金,改为村秧歌队义务提供礼仪服务;统一忧事不用响器班、扎纸活,改为哀乐。
党支部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突出示范带动,社区党支部坚持“三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即社区干部必须带头、党员自觉带头、富裕户动员带头。2014年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赵统亮的婶子去世,是社区实行村规民约后的第一起白事,赵统亮顶住了来自家族、亲戚、朋友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做通了侄子和其他家属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火化简办,为社区群众开了个好头。2016年8月,社区党支部书记雷德科的侄子结婚,哥哥雷德福是王双楼窑场负责人,能力强、人脉广、朋友多,且只有这一个儿子,准备大操大办,雷德科知道后立即到哥哥家中,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告诫他们不能破了全村的规矩、带坏了风气,雷德福只好把原来准备的几十桌酒席压缩到了10桌,迎亲车辆由原来的十几辆减少到2辆,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目前,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在该社区已蔚然成风。
通讯员 何正言 聂小猛 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