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抢抓“工业强市”战略机遇,以决胜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坚持“高、新”定位,立足工业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主动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扬帆开启了比学赶超、加快发展、奋勇争先的新征程。
高新区内,项目建设千帆竞发;雷泽湖畔,绿树繁花十里春风。高新区牢牢把握快创新、上项目、大建设、惠民生的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基础建设、民生改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上马,全区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曹升灵说,“创新是高新区的立区之本、兴区之要,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和动力之源,没有高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高新区。”
诚然,一场以“创新”为引擎的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围绕“产业、创新”两大主题
打造创业创新高地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突破技术和战略产业,也是前沿四大重点新材料领域之一,将“彻底改变21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在高新区尚德路附近,总投资100亿元的恒力石墨烯产业园正在火热建设中。一期投资10亿元,安装3条百吨级环保型单层石墨烯量产设备。目前,设备正在调试,达产后,年产300吨高品质单层石墨烯,年实现产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利税60亿元。
高新区抢抓建设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示范基地机遇,围绕新材料研发、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聚集区,聚集了恒力石墨烯、天和铜箔、华盛荣镁合金、德通新材料、高铁航空座椅、奥达复合材料、金博利达精密机械和金光彩新材料孵化器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技术、领衔行业标准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平台。
“所谓‘高’就是要站在行业、产业发展的高端,微笑曲线、U型曲线的两头,技术含量要高、预期效益要高;所谓‘新’就是在新常态下适应当前新形势,要有新理念,要用新技术、新成果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转化新动能、发展新经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启同表示,高新区将紧紧围绕“高新”做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全力打造创业创新高地,决胜创建国家高新区。
今年1-3月份,高新区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63.2%,可比增长15%,其中税收占比91.8%,主体税种占比7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亿元、利税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实现进出口总额1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
全力聚焦招商引资
提升项目质量和水平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总抓手。高新区始终坚持保持定力、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 、唱好“合奏曲”,全力营造心无旁骛抓招商、齐心协力促项目的浓厚氛围。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总投资15亿元的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8个标准化车间正在紧张建设,主要用于孵化、生产、研发等,预计9月底竣工。标准化车间为入园企业提供生产、加工、科研、孵化等综合性服务,企业可“拎包入住”,快速投产。
项目虽未竣工,却已与以色列Arcuro Mdeical(阿图罗医药)、LapSpace(拉普斯贝斯)、北京凌量科技公司、广州沃里医疗公司和德元、易斯威特、博德、华晨医疗器械公司等国内外10余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利税3亿元。
高新区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园区招商、互联网招商,招高引新、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招优引洋,努力提升招商成果和项目质量。1-3月份,总投资119亿元;在谈过亿元项目21个,新签约过亿元项目19个;拟开工过亿元项目15个;新开工石墨烯生产、步长中药现化代集成、医疗器械产业园、科际健康产业园、达孚特膳食品产业园、葆年堂、国九堂等过亿元项目15个,在建过亿元项目达到34个。龙香平喘胶囊、佛光冷链物流、达孚特膳食品等12个项目上半年将建成投产;步长中药现代化集成、德智国际医养园被列入省重点项目。
抢占科技制高点
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高新区南部生物医药聚集区,主要聚集了步长制药、华信制药、华润医药、海王医药、健民制药、盛元特医药等企业,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步长制药生产的丹红注射液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专利金奖,稳心颗粒是首个通过国际循证医学临床认证的中药产品。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步长制药已于去年11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实现了菏泽A股主板上市零的突破。目前市值600多亿元,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巩固了全国乃至全球中医药行业的龙头地位,发展实力更加雄厚。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创业创新的“孵化器”,高新区围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全市经济增长引擎,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战略,发展后劲实现新突破。
国家高新区创建按步骤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8个,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金光彩新材料孵化器、大树生物科技孵化器和创业大学建成投用,入孵企业82家,专业孵化机构达到4个。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 “一所三中心”启动建设,并与平安电器、大树生物、金博利达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山东大学国家胶体研究中心菏泽新材料协同创新基地、山东省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顺利推进,菏泽专利产品展示体验馆功能不断完善。50多家企业与6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30余项,申请专利58件。累计引进“人才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洪堡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7名,刘倩、好强、陈成文、刘邦武等4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2%,均居全市第一位。高新区获批筹建山东省首家 “全国中成药制剂与原料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步长制药获批“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示范中心”。
记者 祝见华
通讯员 冉卫东 赵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