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案
瞄准贫困靶心
2016年12月26日,牡丹区沙土镇房庄村村民刘广林拿出红彤彤的精准扶贫手册和扶贫双向承诺书对记者说,帮扶人承诺的都做到了!
刘广林的女儿已经出嫁,今年妻子动了结肠手术,花费7万多元,虽然新农合报销了2.77万元,但仍欠下几万元的账。
“2016年牡丹区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通过申请,刘广林又拿到了1万元的意外险补偿和20600元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帮扶人孙祥红表示,2016年刘广林家的人均纯收入为3525元。
“2017年打算通过政府为贫困户推出的金融扶贫政策贷款办个养殖场,只要肯出力,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老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扶贫的关键在精准,我市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制定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帮扶方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4222人,帮扶方案共分13大类,涉及种植、养殖、手工业加工等,实现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定陶区创新提出精准帮扶“七到位”工作法,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就业帮扶到位、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政府帮扶到位、因病残灾致贫户政策落实到位、帮扶人和贫困户双向承诺书签订到位、一册一卡一书填写到位、层层军令状签订到位、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到位,区镇村三级干部围绕“七到位”工作要求,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
一村一品
找准致富产业
寒冬时节,定陶区天中办事处南城社区茗嘉兴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食用菌大棚内,榆平菇长势喜人。
“目前,一个棚一天能采摘400多斤,采摘期能持续到春节以后。”正在采摘榆平菇的沙齐美告诉记者。家住附近的沙齐美农闲时在这里打零工,一天收入70多块钱,对于这份工作,她非常满意。
茗嘉兴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共流转周边土地400余亩,建设食用菌棚81个,目前发展社员67人,直接带动农户105户,辐射带动周边200多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种植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帮助36户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
为扎实推进产业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及时受益,我市制定了《菏泽市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计划实施的924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涉及114个乡镇85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总投资33899.6万元,共计发展瓜菜、林果、中药材种植面积6798亩,蔬菜、食用菌大棚2378个,养羊、牛、家禽44.33万头(只),惠及贫困人口82631户、222348人。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特色种养加扶贫等四项特色产业基金项目涉及622个村,总投资736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3609户、31113人。
一人一岗
凝聚脱贫合力
在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常庄村编织车间的一角,一根长长的塑料藤条在高秀英的指尖跳动,一把户外用的塑料藤椅慢慢成型。编好这把椅子,高秀英可以获得5元钱的加工费。她一天能编六七把,收入30多元。
“我市90多万贫困人口中,60%-70%都是具备劳动能力的,或者是具备部分劳动能力的。”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蔡维超表示,为让这部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我市大力推广扶贫车间建设,着力引导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贫困乡村布局,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基础。
在全市范围内采取“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的“四送”措施,初步达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良策、人人有岗位、兜底有政策”的“四有”目标,实现了“群众赢、支部赢、企业赢、产业赢”的“四赢”目的。目前,全市已建成扶贫车间1562个,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51327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省委副书记龚正,对我市“扶贫车间”等经验做法进行了多次批示肯定,并将扶贫车间建设、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在全省、全国范围推广。记者 祝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