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一点在我们菏泽大部分农民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通过讲排场、炫富贵、论风光等方式为自己争“面子”,甚至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借钱办事。比如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借债盖房,房子虽然盖得漂漂亮亮,却要为新房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生活标准反而降低;再比如延续多年的“风光”葬礼、巨款婚礼等陈规陋习,带给当事家庭的是沉重债务,带给其他村民的是一种沉重的人情负担。如此等等,带给整个社会的是农村发展的缓慢,社会环境的污染,甚至社会的不稳定。
对此,大多数农民虽然看在眼里,内心也并不愿意,因为个人的力量有限,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彼此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也只有硬着头皮应付。遏制这种在婚丧嫁娶上的陋习,要从思想上“脱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盖新房是为了住得更宽敞、更舒适、更有质量,不能为了攀比而盖房,这样不仅“拖累”了自己,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结婚是大喜要风光,但为此背负重债却成了悲剧。
制定必要的“村规民约”加以规范和约束,让所有的农民在办理婚丧嫁娶诸事时,都比照一样的标准、一样的形式来进行,“面子上”都过得去,以此避免形成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在这方面,我市从巨野县开始进而推广到全市的移风易俗大改革无疑卓有成效,通过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规定无论谁家办理婚丧嫁娶,大家一律“一碗菜”或“八桌以内”,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个标准,否则让他在大伙面前“丢面子”。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各级组织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面子观”,摒弃以往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以扎扎实实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乡村社会树立崇尚务实简朴、反对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曾经盛行农村的陋习定会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