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恪尽职守、履职尽责,为群众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但是,随着惠民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和人民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少数党员干部对业务掌握得不够熟练,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面对群众的诉求只能以“不了解”“不知道”作为挡箭牌。
党员干部简简单单的一句“不了解”“不知道”,给自己带来了轻松和方便,带给群众的却是伤心和失望,说到底就是党性修养不足、宗旨意识淡化,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敢作为、不愿作为,甘于当“太平官”“逍遥官”,安安稳稳坐位子、舒舒服服捞票子。如此推诿、不敢担当的行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久下去,必然导致群众心冷,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损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拉大党群干群关系。
向不作为、慢作为说“不”,提升党员干部的职业能力是基础。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是适应大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必要。要及时组织业务培训、政策宣讲,教育党员干部创新理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增强履职尽责的能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的要求、业务工作创新需求,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向不作为、慢作为说“不”,健全日常工作制度是关键。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要采取告诫提醒、诫勉谈话等措施,及时地将干部拉回正道。对于屡教不改、影响恶劣者,要坚持从严从重惩处,做到惩罚一个警醒一片,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要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力度,畅通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倒逼干部明纪律、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