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烈祝贺单县被授予
“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省长郭树清在市委书记孙爱军、县委书记王卫东的陪同下在单县调研
市委书记孙爱军、市长解维俊在单县县委书记王卫东、县长穆杰的陪同下在单县视察工作
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动员会现场
市委副书记李建华(左二)、县委书记王卫东(左一)陪同省领导在单县视察
单县善文化讲坛现场
单县一中校园
阿里巴巴农淘宝单县馆
山东尚舜化工园区一角
单县蔡堂镇服饰有限公司返乡创业基地
单县美佳青山羊养殖公司产业带动扶贫
国家4A景区浮龙湖湿地风光区
单县开发区鸟瞰
  5年前,随着西部经济隆起带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提出“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沉寂多年的单县迎来了大变革的契机。

  5年来,单县紧紧围绕“强基础、谋长远、创一流、求跨越”主基调,抓住历史性机遇,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深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探索者”的勇气和“先行者”的气魄,从改革中找动力、从创新中寻活力,单县扬帆起航。

  5年后,历经“风生水起”“千帆竞发”“龙腾虎跃”的激荡,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还给世人一个惊叹:一跃成为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和重要的经济新一极。

  风起弄潮 提质增效 迈出工业转型升级新步伐

  在新一轮赶超中如何“后来居上”胜出,应当怎么干?

  单县的回答是,扩充总量,提质增效,振兴工业经济。始终坚持主攻大项目建设,优化发展载体,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形成乘势而上、跨越赶超的良好局面。“单县工业总量偏低,结构不协调,我们就是要下决心提振新型工业经济,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单县县委书记王卫东说。

  “三高一强”型大项目带动,实现了工业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近几年来,单县通过完善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服务,加强调度,千方百计加快大项目建设进度。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土地利用率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三高一强”型项目相继落户单县。  

  华康新希望木业项目立足国内外市场,是无甲醛、无污染的国家新型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利用当地资源,年可生产板材20万立方米,总投资2.6亿元,项目于2016年3月已正式生产,日产中高密度板500立方米。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为4.5亿元,利税9千万元。这是单县招引优质项目的一个缩影。

  单县高点起步,高点定位,紧盯国内外500强、大型国企、民营巨头资源招商,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预计全年可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已落地鑫泽铜业、垃圾焚烧发电、六和新希望饲料等5个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了去北京、南京、杭州等三十多次集中招商活动。仅去年以来,新签约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179.4亿元。新落地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75.4亿元。实施重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43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33.2亿元,现有8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目前,进入全市考核范围企业189家、位居全市第二位。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6.95亿元、位居全市第三,新增“四上”企业32家、位居全市第四,8月份进入全市纳税百强的工业企业9家。

  盘活存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实现工业快速膨胀。单县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瓶颈,积极开展帮困助企行动,采取一企一策的差别化措施,企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迅速形成和升级,主导产业规模显现,迎来了单县工业跨越前行的新时代。

  单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调创成效初步显现。2011年以来,单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申请发明专利450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07项,先后被评为太阳能光伏光热、玻璃纤维、医用缝合线3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山东省循环经济创建县,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很多企业实现了质量效益双提升,尚舜化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成了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5项,成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橡胶助剂生产领军企业。    

  “三城同创” 和谐共建 展现“跳出单县看单县”的视野和襟怀

  单县,在哪?时光回转,或许很多人会发此一问。一个既没有铁路、又没有高速公路,位于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区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单县,开展“三城同创”,而且接连荣获殊荣,你相信吗?

  然而,这是铁的事实。今日单县,目之所及,街面整洁,景色宜人,文明新风蔚然形成,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幸福之城”正在崛起。“三城同创”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单县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

  开展“三城同创”,谈何容易?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跳出单县看单县”的视野和襟怀,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2012年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后,又相继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一位到单县视察的上级领导看到单县的“三创”后感慨地说,这哪里是在搞“三创”,简直是在拼命!

  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面对苛刻的创建条件和根深蒂固的陋习,单县实行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湖西老区人民发扬“三苦”精神,迎难而上,扎实苦干,“三城同创”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荣膺“国家园林县城”之后,迎着“省级文明县城”的嘹亮号角,单县正发力冲刺,矢志再摘“国家卫生县城”桂冠。

  “创城伊始,大多数居民认为是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简直瞎胡闹。”市民郑文说。当初他也是这样的认识,如今优美的环境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他的生活,不得不改变了对创城的认识。

  创城是一场汇聚民智民力的全民运动,在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及工作方式、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与干部深入沟通交流、反映民生民意、增深党群干群感情的机会。广大市民在城市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中,深深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要我创”变为“我要创”,讲究卫生、倡树文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餐馆的经营者主动为顾客提供安全的食品,农贸市场的经营者主动遵守市场秩序,普通市民主动做到不乱丢垃圾、不乱停车辆、不闯红灯,每个人从自身的“小变化”积累成为城市环境提升的“大变化”,每位居民都为创卫汇聚着满满的正能量,文明素质在创城中提升。开始认为“胡闹”的群众,不仅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还给劳作的干部送来茶水。如今的湖西大地,街巷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 

  “三城同创”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着手,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抓起,通过破难题、补短板,切实解决文化生活、公共服务、环境质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打造出一个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可以说,创城是不折不扣的惠民利民之举,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民生所在的实事好事,更是让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市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三城同创”过程中,单县将民生幸福作为最高目标,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更锤炼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不仅仅是为了拿牌子,根本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单县,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县长穆杰如是说。

  强化精准理念 拓展扶贫思路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几年来,单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强化精准理念,健全工作机制,拓展扶贫思路,按照“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逐村逐户精准发力,因人因地精准施策,确保不让一个扶贫对象掉队。年计划脱贫5万人以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单县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大力实施“三个一”脱贫攻坚工程,认真落实“1+25”脱贫方案,“一户一案”精准施策,“一人一岗”带动就业,成立了22个县级领导挂帅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推行县级领导、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创建脱贫示范村制度,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

  产业扶贫。支持引导各村特别是贫困村立足自身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目前,全县已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83个,初步实现了“先富带后富、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产业扶贫格局,极大地带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就业创业扶贫。充分发挥单县教育高地优势,利用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县农广校、职业中专等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大力实施“贫困家庭一家一技能”培训计划,计划两年内对所有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学习意愿的贫困人口免费培训一遍。积极动员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拿出一定岗位对接认领贫困户。目前有89家企业承诺提供岗位2830个。

  金融扶贫。设立了10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通过银行渠道放大到专项贷款6800万元,对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按照扶持贫困户人数落实相应贷款贴息政策。几年来,1.8万贫困户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789万元。

  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抢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特色农业+贫困户”模式,计划每年扶持贫困家庭400户开设网商(店),通过电子商务脱贫2000人以上。

  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借助国家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利用480万光伏发电扶贫专项资金存放中银富登银行作担保,可贷款4800万元。依托山东宇太光电成熟技术,提供光伏发电设施。鼓励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农户屋顶发展光伏发电增加收入实现脱贫。高老家乡董老家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在村内闲置的宅基地上建成了4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实现收入1.4万元至2万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一部分用于给村内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员发放补助,每人每年可增收1000元至2000元。目前,该项目已在谢集镇、浮岗镇等乡镇推开。预计年底可建成200个电站,4000户受益,带动8000人脱贫。实施“百村光伏富民”工程,目前12个村级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扶贫攻坚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县建成扶贫就业点243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600余人。开通精准扶贫O2O微信服务平台,着力打通联系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村一品”扶贫,新培育专业镇6个、专业村104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4家、家庭农场361家、流转土地2.4万亩、新增黄桃种植基地1.5万亩,1.8万户贫困户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大力推进肉鸭养殖扶贫,新建标准化肉鸭养殖车间6个、养殖大棚180个。大力推进搬迁扶贫,依托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全面启动了26个村庄的拆旧建新。 

  深度融合 全域推进 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单县立足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紧抓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机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四省八县交界地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一方面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使文旅产业发展与群众需要、市场需求形成有效的资源对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

  单县确立了“以文化为魂灵”、“以资源为根基”、“以特色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的长远发展理念,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引领县域全面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

  单县不断整合百狮坊、百寿坊、朱家大院等老城区历史资源,对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东舜河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浮龙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大整体包装推介力度,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游客中心、八卦农耕园、生态水乡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景区运营管理,叫响“古泽之首·养生天堂”旅游品牌。投资2.65亿元、占地500亩的全民健身中心,正从规划图走进现实,将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位于湖西路南端的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风格古朴典雅,庄严大气,使一座城市的文化脉息愈加直观、明晰。一个集文化、商业、休闲娱乐、健身、旅游、教育、体育赛事、博览会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将蓬勃而立,成为拉动该县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引擎文旅、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县继续提升改造民俗博物馆、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弘扬善文化、吕后文化,加快曹店国学文化基地、大汉影视城规划建设,挖掘开发林台古镇、龙王庙古塔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亮点项目,积厚文旅产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此外,堤头民俗文化村、大汉文化产业园等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作为该县文旅产业培育的“既熟项目”,已经开门接纳四方游客。

  积极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政府搭台、商家经营、能人传承,在财政投入倾斜的同时,吸纳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引进、消化、吸收文旅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营销理念,推动文旅产业以群众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良性发展。

  2015年,新编历史剧《大汉英后》入选“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重点剧目,单县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大汉英后》获得菏泽市第四届艺术节一等奖,被评为山东省第十届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并在济南巡演,受到省市领导肯定;山东作家单县创作基地在浮龙湖设立。同时,该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组建农村文艺团体110个,培训文艺骨干1000余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首届桃花节、浮龙湖文化旅游节,推进了大汉影视城、曹店国学文化基地、林台古镇、龙王庙古塔等项目建设,浮龙湖基础设施配套纳入了国家基金支持项目。

  单县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对文旅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和提升作用,全域推进文旅产业和生态建设,促进文旅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随着“魅力单县”、“单县旅游”等一批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及运营,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出现在单县旅游产业中,旅游景点、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统一打包上线,抱团推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该县文旅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巷乡隅,绿意盎然”,文化和生态红利正日益扩增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抓实落细“双十工程” 持续改善民生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单县坚持持续改善民生,把增进群众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执政发展的第一追求和第一要务。以“双十工程”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为群众撑起一片幸福的天空,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人口集聚、生态宜居”的原则,综合利用各项配套政策,每个乡镇启动建成1个以上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让更多农民过上社区化生活。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自然村落延伸,完成了400公里乡村道路铺修、9处污水处理站和7.3万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完成了试点村公路户户通工程,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解决群众出行难题。继续实施乡村道路三年改造计划,在2013年新修、改造县乡道路200公里,实现县级道路改造三年计划一年完成的基础上,2014年新建县乡道路危桥72座、铺修农村公路150公里,2015年完成550公里农村损毁严重道路重新修复的基础上,2016年又筹集资金1.5亿元新铺修乡村道路400公里。同时,对城中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点按照每平方米15元标准进行以奖代补实现了户户通。3年来,累计改造农村公路1400多公里、危桥74座,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完善教育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2016年,积极加快推进“全面改薄”计划,投资1.32亿元的31个校舍项目和40个运动场建设顺利推进;投资2.3亿元高标准建设了12处城区中小学校,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基本化解,初步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教育、教学水平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单县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000多人,上线率近50%。几年来,本科录取总数及录取率在全市各县区位居第一。海吉亚医院投入使用,启动了中医院医疗养老康复保健综合体项目建设,巩固深化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了全民健身中心、艺术交流中心和科技馆建设,完成了民俗博物馆和平原省历史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工作,农村智能广播村村通工程建成运营,新组建农村文艺团体110个,培训文艺骨干500余人,组织文化下乡活动20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024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近年来,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3000多户,新建中心敬老院10余处、农村幸福院 116 处、日间照料中心6处,农村养老条件进一步改善。2016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每人每年3000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百日会战”、治理“非访”、打击“盗抢骗” 等专项行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生活更加安稳幸福。

  加快了棚户区改造步伐,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成立了由17个县级领导挂帅,1300名工作人员参与的10个片区指挥部,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拆迁5730户,开工安置房27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率38%,棚改工作考核位居全市第一。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片)

  策划:郝永言   撰稿:王富刚   傅子栋   刘厚珉   谢丽

  摄影:鲁增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富民周刊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新闻·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专版
热烈祝贺单县被授予 “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