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层面。巨野县通过深入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活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不断转变观念、提高文明素质,全县上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持家蔚成风气,为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了有效载体。巨野县的做法,无疑是方向明确的有益探索,已经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值得借鉴和仿效。
首先,是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反对“四风”的重要内容,列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公款吃喝、公车使用、“三公”经费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是在农村红白喜事中,还是存在着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如何把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变成全社会的共同遵循,巨野县政府做到了“有所作为”。
其次,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改变村容村貌,也同样需要改变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中,就包括“乡风文明”;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美”标准,包括“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把“风尚美”摆在了第二位置;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乡村文明行动,主要目标就是“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近年来,我市上下注重了村庄的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对于精神文明相对薄弱。推进乡村文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是顺应群众的期盼。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有所蔓延,传统的礼仪已经演变为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沦为社会陋习。有的村红白事办酒席每桌上千元,动不动几十桌;订亲的见面礼以“斤两”计;一场红白事办下来,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花费巨大。有条件的讲排场、比阔气,没有条件的硬撑门面,甚至债台高筑,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还有的借机行贿受贿和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各种陈规陋习和不健康的活动死灰复燃,带坏了社会风气。因此,推进乡村文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
第四,是转变工作导向、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需要。当前,省、市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了各级考核,作为群众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适应上级工作导向的转变,深入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以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