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起眼”处着手,结果很“耀眼”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一项不起眼的太阳帽加工技术+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厂房=?

  鄄城县彭楼镇的答案是:周边村庄群众40多人就业,其中困难群众25人。

  彭楼镇郭对旧村村民郭瑞霞以前在青岛打工,掌握了缝纫绣花技术。返乡后,郭瑞霞向镇干部流露出创业的想法。今年2月份,镇政府给她提供了500多平方米的厂房,协调了流动资金。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郭瑞霞创办了一个制作太阳帽的加工厂。

  小小的太阳帽加工厂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没这个厂子的时候,咱在家闲着,整天看孩子,想找活也找不着。工厂建起来后,咱在家门口干活,每个月拿一两千元的工资,照顾父母、送孩子上学也不耽误。”在太阳帽加工厂打工的任庄村村民任美玲说。

  在精准扶贫中,鄄城县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力所能及的“小经营”、“小行当”,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古泉街道办事处常庄行政村通过精准识别,共识别出贫困户55户、贫困人口194人。该街道办事处按照“一户一法、一村一策”扶贫工作原则,投资十多万元在常庄村建设了一个精准扶贫就业点。现在,村里的困难群众在就业点从事藤编加工,荷包里每月都有进项。

  64岁的村民高秀英,老伴去世多年,有一女儿已出嫁,还有一智障儿子与其一同生活。“在这儿上班也不累,离家也近,一天挣个四五十块钱,比外出打工强得多。”老人说。

  “现在,这些人员都集中了,争先恐后地比着干,产品质量上去了,产量也增加不少。”鄄城尚百丽户外家具公司常庄外协加工点负责人罗新强说。

  董口镇张海村加工扫帚的历史至少有70年了。计划经济年代,村里的乡亲们就替供销社加工扫帚。后来,供销社不再收购扫帚,但“种子”留了下来,老少爷们自己加工,自己销售,效益一直很稳定。

  精准扶贫中,镇里四处“扇风点火”,张海村从事扫帚加工的村民发展到50多户,年加工量100多万把,产品销到河南、天津、广东、山西等多个省市。除去秋忙和麦忙,一年至少干10个月,一个人一年能挣四五万元钱,又不耽误地里的庄稼。

  “不起眼处”着手,结果却很“耀眼”。立足因村因人,变大水漫灌为滴灌的扶贫方式,鄄城县各乡镇、办事处在种植、养殖上看项目、选产业,帮助群众寻找适合自身致富的“金点子”、“金钥匙”,培育出缝纫加工、人发加工、户外藤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县里出政策、供便利,吸引返乡人员创业,为返乡创业人员在土地、厂房使用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实现以点带面、创业带就业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已让两万多群众找到了挣钱的门路,走上脱贫致富路。

  记者 武占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 鄄城县精准扶贫侧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广告
   第04版:民生
传达学习全市非公经济座谈会精神
“不起眼”处着手,结果很“耀眼”
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评估会召开
我市开展生态绿化模范乡镇村创建活动
图片新闻
我市组织参加海峡旅游博览会
“天华杯”首届微电影剧本创意大赛结束
我市争取农机补贴18600万元
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建学习型党委 提升干部素养
我市全力做好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菏泽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