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不是我们某个地方的诸如育才路小学或者某某村小学,也不是指某人的学历是小学文凭,小学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傻子”的名字。
在鲁西南的村庄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人,即小学这样的人。他说不上精明,但却也不傻得到底。就拿小学来说,他十八九岁了也没有人给说个媳妇,这倒不是因为他家穷,因为整个小李庄村没有几个富人,特别是日本鬼子从民国二十八年占了县城之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小学没有人给说媳妇是因为他傻。那还是小学十五六岁的时候,一天早晨,他正端着一大海碗的高粱糊糊在大门口喝得香甜,不知怎地,几个吃饭的邻居说起了白菜的事情,说着说着,就说起了白菜的大小,小学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抢着说了一句“俺家的白菜有恁大!”说着,用两只胳膊向外一抡,比划了一个大圆圈。这倒没有什么错,但错在他忘了自己两手还端着碗,“啪”,手里的黑瓷海碗摔了个粉碎。一圈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两个小孩还现场编了个顺口溜“小学小学瞎胡闹,一个海碗都不要!”在几乎没有娱乐活动的乡村,这样的事情足够村民两个月茶余饭后的笑料了。传来传去,小学的“傻”就出了名。
出了名的小学每天也没什么事,整天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转悠。农历九月中旬,村农会得到了消息,鬼子要出来扫荡,于是,家家开始把粮食都刨坑埋了起来,几个民兵还把几个地雷埋在了村东的进村大路上。当时谁也没在意,这都被小学看在了眼里。等了几天,鬼子没来,村民有些懈了,都从藏身的野外回到了家里。然而,就在农历二十的那天天刚亮,鬼子来了。村外站哨的几个民兵打了两枪,才发现鬼子有几百人,正在从小路向村里合围,民兵们跑到村里把几支步枪扔进井里后,就分头藏了起来。进村的鬼子一阵鸡飞狗跳的搜索后,就把几百个村民都集中到了村中的麦场里,四周架上了机枪。一个鬼子翻译向大家讲话,意思是让村民交出粮食和打枪的人。见村民没有动静,鬼子军官就把目光转向青年人,这一看,就看见了站在前排的小学。鬼子军官一挥手,几个鬼子就把小学绑到了一棵树上。鬼子翻译问他打枪的哪里去了?开始,小学不说,但一个鬼子用马鞭抽了他几下后,小学开口了。当小学领着鬼子军官从麦场边的井里捞上来几支步枪后,鬼子军官高兴地拍了拍小学的肩膀,夸奖说:“你的,良民大大滴!”小学好像受到了鼓励,连说加比划,要领着鬼子去找粮食。几个在人群中的民兵肺都要气炸了,只恨当时埋粮食时没注意小学。但奇怪的是,小学领着鬼子军官却直奔村东的大路而去。没多大一会儿,忽然惊天动地的几声巨响传了过来,看守村民的鬼子听见响声,都一股脑地向巨响处跑去。村民趁此机会,呼啦一声跑了个干干净净。
小学死了,一同死的,还有五名日本鬼子。据两个藏在村外草丛里的村民说,他们亲眼看见,小学抱着鬼子军官踏响了地雷。但从此,鬼子再也没有到这个村扫荡过,直到抗战胜利。
许多年后,一名日军老兵的回忆录中提到了小学,“……这是一个黑黑瘦瘦的乡下青年,却要以莫大的勇气和我们同归于尽,从此,我知道我们所进行的所谓‘圣战’是不会胜利的了,他让我见识了这个国度民众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