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文学作品,做读书笔记。同时紧跟时代教育的新潮,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不断创新,不断升华自己语文教学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朱喜梅很注重课前五分钟的美文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分享经典美文和学生创作的佳作,交流阅读心得。对于写作指导,朱喜梅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适时适机点拨写作技巧。引导阅读积累的同时,朱喜梅从分享学生自己的创作入手(对于身边同学的创意,孩子更容易受到启发和激励),结合经典作品的精华文句,从“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诗化自己的联想、想象”,“把感受感悟写到极致”等方面,点滴启发,步步牵引,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朱喜梅不断地摸索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尝试过情景教学、愉快教学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朱喜梅现在正在积极摸索、研究、总结适用于当前农村中学现状的“超前自学 合作共赢” 超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今年上学期的校级优质课评选中,朱喜梅讲授的《白洋潮》,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听课老师评价说,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表现自我,并当堂积极灵活地夯实枯燥繁杂的文言语汇的知识,愉快地达成学习目标,这样的课堂实在而精彩!
她的课堂在完成“授业”“解惑”之余,努力进行着“传道”的使命。比如,在孝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上,她引领孩子们拓开生活语文的大课堂,要求和激励他们在家要尽一个家庭小主人的权利和义务,做力所能及的事,营造亲情的温馨和浪漫,给父母一个个成长的惊喜。在每周一的班会上,开始主题班会之前, 朱喜梅和孩子交流的话题都会是:“亲爱的孩子们,你自己洗衣服洗头了吗?” “谁主动为劳动一天的父母端茶倒水?”……这些随堂随机的谈话交流,引发了孩子对自己言行的自省和反思,帮助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严格自律。结合“感恩”主题班会活动,在家庭生活中懒惰、顶撞父母等的问题孩子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被父母惯坏的孩子也改变了很多。许多孩子的家长很高兴地告诉朱喜梅,孩子比以前听话了、懂事了。孝文化的教育熏陶真正启迪了孩子心灵的成长。
班上有个孩子和母亲发生了矛盾,住到亲戚家不回家,家长请朱喜梅调和一下。“在学校,你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和同学老师都能融洽相处,希望你冷静一下,多反省自己,尊重和体谅父母。”几次单独谈话,再结合课堂随机的思想灌输和熏陶,孩子不但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亲密了,而且学习也更认真了。
记者 张红艳 见习记者 郭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