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部脚上有泥巴 百姓脸上乐开花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本报讯 (记者 张啸 通讯员 李杰 郜玉华 李得安)11月4日一大早,牡丹区人社局的包村干部丁宪忠,再次来到自己所包的吴店镇刘寨村村民成广锁家中,将办好的新农合二次报销单据和大病救助卡送到他手中。

  牡丹区自10月份起启动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活动,从全区遴选出2141名区乡干部,向全区591个村居各派驻一个由3名以上干部组成的包村居工作组,组长由科级干部担任,成员由区直部门和乡镇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组成。县级干部负责所联系乡镇办事处各工作组的包村工作,并具体包保1或2个村居。包村人员要制定包村工作年度计划和三年规划,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必须每周1天以上,一年走访村内各户要在2次以上,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实现转变作风“不歇脚”,服务群众“不断线”。

  “脚上没有土,不算好干部。不进村,不入户,你怎么知道群众有啥需求?只有常到村里走,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才能走进群众的心里,知道群众盼望解决的事情。”副市长、牡丹区委书记刘传谨说,“给群众办的事儿无大小,只要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就是好事。”

  这次包村工作中,丁宪忠被选派到刘寨村任包村干部,在走访村民成广锁时了解到,其妻子的病属于大病救助范围,可以进行二次报销,便主动帮助他们办理了相关手续。成广锁感动地说:“家里有病人,哪些该报销不该报销的咱也闹不清,包村干部到家里了解情况后,就及时给我们办好了,为俺家省了不少钱……”

  丁宪忠告诉记者,不走进群众家中,就不会真正知道他们的情况,明白他们的需求。孩子上学远怎么办?吃水出行难怎么办?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困难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要听听老百姓怎么说,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样包村干部心里才有数,问题才好解决。

  牡丹区包村工作要求,包村干部要主动当好群众的联络员、宣传员、办事员、指导员和监督员,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逐户发放联系卡,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梳理出问题清单及时汇总上报,当好干群交流沟通的“联络员”;当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员”,和群众面对面宣传民生政策、惠民举措以及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事项等;从一家一户做起,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帮助落实民生政策,当好帮助群众的“办事员”;当好村干部的“指导员”,帮助制定经济发展、社会事务、村庄建设等发展规划,拓宽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当好村里的“监督员”,监督村委会健全完善党务、村务、财务等公开制度和村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同时监督村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

  为确保包村工作成效,牡丹区专门成立了包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县级、区直干部“九必须九不准”,乡、村干部“六必须六不准”,以规范包村干部行为。在政治纪律、服务宗旨、担当意识、廉洁奉公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干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黄堽镇连庄村党支部书记周新安感慨地说:“以前也有干部下乡包村,但是来了一段时间就走了。现在有了长期驻扎的包村工作组,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反映问题,想了解一些民生政策、致富门路也方便了许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牡丹区包村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生态·广告
   第05版:政法·广告
   第06版:时尚生活·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政协十四届十三次常委会召开
市政协集中视察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工作
洙赵新河治理工程全线开工
成都“挂牌保护”六类老建筑
济南未来一周单双号限行
郓城:严查纠“四风”问题不“遮丑护短”
陕西重污染一级预警应急响应中小学停课
我市获农业产业化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70万元
干部脚上有泥巴 百姓脸上乐开花
报头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