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望重阳
  □ 洛水

  盼望着,盼望着,国庆来了,七天的长假到了。假期去哪儿?“档期”早排满了。

  出游,聚会,赴宴……尽管年年都是“重头再来”的节奏,依然不亦乐乎。忙碌、压抑了半年,身心、胃肠都需要小放纵。在日历上规划国庆时,心思被重阳拌个趔趄。一个1号,一个2号,两个节日默契、和谐地比肩坐着,让我一下想起坐在墙根上等我的父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的诗句和情感,只有一半适合我。我的国庆假日里,没有重阳佳节;规划蓝图上,也没有父母亲。我自以为是地想,从上学到工作,反正我一直很少在家,他们也习惯了,就不回家了,能抽空打个电话,也够他们欢喜的了。

  那丝单薄的愧疚,很快被节日的喧闹掩盖。挈妇将雏,到公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曾想,比肩接踵的都是游人。呼朋引伴,在饭店与老朋友倾诉衷肠,没料到,觥筹交错的都是酒话。喜事不断,熟或不熟,都要随礼贺喜赴宴。每天都很热闹,却很虚浮,和期望的国庆假日南辕北辙。我很郁闷,是对假期的期望太不切实际,还是生活本身太离谱?

  酒宴上,遇到忘年交老杨。小城很小,人情很大,两个深入浅出、视酒如药的人,也会再次碰面,而且入乡随俗地喝得面红耳赤。老杨酒量浅,个性爽直,很快就喝得坐凳似乘船,眼花餐桌眠。我虽年轻,也没能顶得住几轮攻势,倒头和老杨睡个同病相怜。

  酒醒时,已是晚上,客人也换了一桌,我和老杨仓惶离场。老杨腿脚不利索,有些飘飘然,却拒绝我搀扶:这就是苏轼的境界,‘吾饮酒至少,尝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他叹口气,接着说:可惜晚了,吾儿不愚不鲁也没做公卿,假期却不能回来陪我。

  说起他引以为豪的儿子,他没再像过去那样滔滔不绝,而是反复嘟囔着一句话:这个熊孩子,竟和我玩心眼,我也就说句客套话,忙就别回来了,他就真不回来了……

  我心中一惊、一紧、一寒,想起我的父母。他们目不识丁,因为我,竟熟稔了日历上的周末、节假日,那些都是我许诺回去的日子。国庆前夕,他们的电话近似骚扰,问些何时放假?放几天?忙不忙?我知道他们的弦外音,想问我假期回不回家?我没捅破,含糊地说忙,有空就回去,然后在他们“忙就别回来了”的客套里顺理成章地不回去了。

  把老杨送回家,身后传来父子版的《南乡子》:国庆望重阳,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爹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历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月色凄迷,上弦月箭无虚发,月光穿心。不知何时,我已泪流满面。

  国庆望重阳,父母望儿郎。故乡的墙根上,父母还在依偎着等我回去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文学副刊
   第06版: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专版
国庆望重阳
中泰文学交流的新使者
国庆抒怀
喜迎国庆
礼赞十月
菏泽赋
留些爱给父亲
刘备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