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导 营势造势
市食药监管局梳理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的特点,以图片、动漫、宣传影视片等学生喜闻乐见、便于识记的形式,编制食品安全教材。层层选拔业务骨干,组织相关宣讲知识培训。在学校推荐的基础上,组织校内辅导员培训,建立一支由一线教师组成的校内食品安全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 “食品安全第一课”活动。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针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观念和识辨能力。建立食品安全进校园长效机制,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抵制“三无”、过期、劣质等问题食品。同时与社会各界互动,引导全社会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共同关注,共同献策,共同治理。
提升改造 完善基础
开展学校食堂升级改造。暑假期间,学校要全面针对食堂硬件不达标的情况进行改造,学校食堂经过整改,符合许可准入条件的及时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纳入量化分级管理。全面监测学校食堂食品及原料,实施学校食堂厨房亮化工程。
对学校周边200米内的食品经营业户进行逐一复核,对符合《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条件的,及时换发新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一个月整改,仍通不过验收的,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议取缔。
重点监管 强化保障
对学校周边所有食品经营业户,全部推行“一票通”。 以“一票通”为主线,食品经营者认真履行查验供货商主体资格、检验证明、送货凭具,严把食品流通关口。以属地管理为依托,监管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一票通”记载情况,对不按要求记载的经营业户,依法予以严惩。开展送货商备案管理,组织抽样检测。 对“三无”、过期、劣质食品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留死角和盲区。对“魔爽烟”、“五毛问题食品”、“小辣皮”等诱导中小学生的食品,坚持查清源头、流向、质量,追根溯源,从严从重打击。对所有学校周边食品经营业户实行信用分类监管。
示范引导 承诺经营
开展示范引导。坚持自愿申请的原则,对主动承诺不制售问题食品、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且又能经得起执法检查和群众监督的经营单位,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学校及周边食品共治共管诚信经营户”牌匾。各县区要发展5至10户承诺户,积极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并大力支持其发展,提升监管的档次和水平,实行有奖举报,聘请群众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