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镇位于牡丹区、郓城、鄄城三县区交界处,辖10个行政村,人口4.3万,土地面积6.9万亩,耕地4.2万亩,是一个汉回民族集居镇。
胡集镇古称雷泽,是中华民族龙凤文化发祥地,是中华人文始祖尧帝诞生、立都之地,辖区内现有龙山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成阳故城遗址、汉代尧陵遗址、隋唐时期官寺雷泽寺遗址、元代关帝庙遗址等。
近年来,胡集镇确立了“123”工程,即:一个目标,市级重点镇建设,两个园区的打造(木材加工园区、中华祖源景区),三个主导产业的培植(木材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以工业经济强势扩张、农业产业化不断延伸推动城镇化发展,力争把胡集建设成为经济强镇、旅游名镇。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走进位于220国道旁的亚联合创人造板有限公司,崭新的厂区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这个由北京市吉利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济宁宁丰集团联合投资的木材加工企业,总投资3.5亿元,主要生产中高端人造板,产品远销上海、武汉、杭州、石家庄、郑州等地,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市场前景十分可观。难以置信的是,企业所用的原料只是周边群众送来的枝桠材、边角料。
据企业总经理丁福延介绍,该公司每天吞吐量达七、八百吨,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而且为该镇木材加工转型升级、延长链条做出积极贡献。
木材加工是胡集镇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全镇木材深加工企业达到62家,投资过亿元以上企业7家,杨木旋皮加工点发展到1000余个,年加工木材200万方,形成了5个木材加工专业村,建成了3个木材加工企业聚集区,吸纳就业劳动力15000多人。
依托资源优势,胡集镇进一步完善胡集木材加工产业园建设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强调度,全力推进木材加工产业园建设。为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产业,以亚联木业为龙头,进一步完善了木材加工园规划,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规划建设五纵四横25平方公里的木材加工园,2013年实施了三纵四横17平方公里的木材加工园起步区建设。木材加工园区主干道路控制宽度50米,长约5公里,现已建设完毕,另外新开工园区道路两条,路面宽20米,长约6公里,园区道路路网、高压线路、绿化、亮化等基础工程已完工,为下一步引进大型木材深加工企业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家,培育发展木材加工、皮毛加工两个支柱产业。亚联木业年可加工木材100万方,带动500家以上木材旋皮厂,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个,间接带动6000人就业,年实现利税过亿元。木材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
依托东马垓回族村传统产业基础,该镇进一步做大做强皮毛加工产业,已发展骨干梳绒企业5家,个体加工点80余家,涉及皮毛玩具、皮毛衣物、梳绒、毛纺制造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800余人,年产值5亿元以上。下一步,该镇将打造集加工、生产、交易、服务生活于一体的裘皮交易大市场,建设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皮毛交易、加工生产中心。
打造旅游景区 发展文化产业
深厚的历史积淀,使牡丹区胡集镇围绕上古先圣、帝尧文化进行深入开发,拥有了较好的文化背景支持。依照《菏泽市牡丹区中华祖源景区旅游规划》的要求,胡集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华祖源景区建设,以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为依托,以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为载体,以国家旅游产业政策为保证,着力打造全球华人的寻根祭祖圣地。
2013年胡集中华祖源文化产业园又进一步进行了规划调整,新规划了三纵四横8平方公里的旅游园区,主要包括帝尧陵、雷泽寺、雷泽湖、雷泽生态园。目前,雷泽寺已全面开工建设,大雄宝殿、放生池、院墙正在建设中,已初具规模,周日和假期不断有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占地600亩的雷泽生态园已完成清障,院墙、景区大门已完工。帝尧陵现已动工建设,尧王大殿正在建设中,计划2015年帝尧陵景区主体工程全部竣工,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达到接待游客标准。
2012年,胡集镇被省旅游局认定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
建设中心城镇 促进融合发展
在胡集镇政府大院西侧,一处包括30多栋多层的小区初具规模,预留的正大门门口有四个字“尧都新城”,这是由胡集镇党委政府与江苏省中汇集团合作建设的。小区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容纳2500户近万余人在此安家。
胡集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0个重点镇之一。结合自身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胡集镇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优势,确立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城镇发展定位,以220国道经济带和镇政府驻地为载体,以成阳古城遗址为骨干框架,以徐河、沙河南北两条河流为依托,聘请上海规划设计院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编制城镇规划和新型社区规划,构建了三纵四横的小城镇发展框架,并将全镇10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重新规划成尧都、成阳、徐庄、东马垓、刘庄、龙凤集6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融合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
该镇先后建设了仿古一条街、金旺角商贸城、商业一条街、尧都新城,新增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尧都新城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北片区占地100余亩的城镇化升级改造工程已启动。通往雷泽文化风景区的仿古一条街已完成规划设计,部分工程正在施工。1.5万平方米的贵和购物广场已投入使用。高标准敬老院、高标准中心幼儿园已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并已投入使用。占地45亩的卫生院搬迁升级改造工程已开始施工,去年又投资1000多万元对镇驻地及周边10个自然村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进行了提升改造,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深受群众好评。
胡集镇把加强村镇管理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和基础,国道两侧、城镇规划范围内,不准随意进行沿路沿街门市房开发建设。成立了小城镇管理监察中队,与专业保洁公司合作,组建了保洁队伍,配置了垃圾车等保洁工具,采取全天候保洁,为城镇商户和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胡集镇通过城镇化和文化旅游建设,使周边群众逐步向小城镇聚集。
投资社会事业 切实改善民生
“以前城里的娃娃两岁就上幼儿园,而我们农村娃娃可能还在玩土坷垃,有的甚至六七岁还没上学。现在俺家门口也有了高标准的幼儿园,把孩子放在这里,家里大人既省事又省心。”在胡集镇中心幼儿园,一位学生家长陈如海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1年5月,在牡丹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牡丹区胡集镇政府投资500万元建设市级一流幼儿园——胡集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3208平方米,可容纳大中小班各三个、接收学生280余名。
为了建好幼儿园,他们专程赴泰安参观学习;为了少占耕地,他们忍痛拆迁了一个食用油加工厂的50间厂房。新启用的幼儿园既有卫生间,又有休息室和活动室,每层楼还有餐厅,还有专门的舞蹈室。240多名小朋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心玩耍,快乐成长。
在胡集镇敬老院,记者一踏进王世贞老人的门,香味就扑面而来。 69岁的王世贞无儿无女,除了每年1400元的低保外,每月还领取55元的养老金。“有了零花钱,自己想吃啥就买啥。”王世贞高兴地说。聊到起劲时,他拿起弦子,拉起了《泉水叮咚响》。
据介绍,胡集镇现有五保老人150人,新建的省一级敬老院占地27亩,投资368万元,设施齐全,均采用人性化设计,包括卧室、洗衣间、健身房、洗浴室、餐厅、花园等。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胡集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镇又投资镇中心卫生院的搬迁改造,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看病就医。
2013年以来,胡集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示范社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全市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记者 常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