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石门福华酒店,早6点,天大亮。推开窗扇,但见烟霏云敛,山故幽僻,树木葱茏,心头顿生驿动后的异样的宁静。
对面百米之距,一片小田园,丛丛芭蕉,排排竹篱,畦畦青苗,幢幢平房,寥寥鸡鸣,不见人影,可谓幽静、恬适的“世外桃源”。
桃园市为台湾省桃园县县治所在地,滨海平原、丘陵台地、高山地形。桃园一带系清乾隆初期的客家人薛启隆率先开垦,原名虎茅庄,因移民爱植桃树,花颜灼灼,美不胜收,遂改称桃仔园,后简化为桃园。
桃园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大溪、龙潭、复兴等地,有虎头山公园、朝阳森林公园、阳明公园、玉山公园等。
我们游览了位于桃园大溪镇的慈湖。据说,慈湖集天地灵秀之气,近似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之湖光山色。为追思慈母,老蒋将此地改名为慈湖,其灵柩厝于此,使慈湖名声远播。
桃园是我们环岛七日游的第一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宝岛真的很美。
山水之间
日月潭,伏于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不算大,很灵秀,远比教科书上说的美。
乘上游艇,细雨霏霏,满潭濛濛。导游说,今生难逢日月潭,要看阴晴圆缺,方不虚此行。大家顿觉很是幸运。
船驶向潭中叫拉鲁的小岛屿。以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日月潭故此得名。两湖如镜,浓装淡抹,闺秀碧玉,万种风情,流连忘返。
只要告别日月潭,下一个景点总归是阿里山。除了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外,阿里山亦保留着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资源,如今因新中横公路与玉山国家公园连接,已“升华”为兼具知性与感性的森林之旅。
阿里山,群峰耸立,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娟秀,神木、樱花、云海、日出之胜景让游客深喟“不虚此行”。
观海听澜
环岛之旅,看饱了海。
车出桃园,南下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一直走在宝岛的西岸。导游说,眼前是台湾海峡,对面是大陆。峡间海面深蓝,惊涛拍岸,浪花层叠,延绵不竭。隔海相望,两岸之遥,但心不远。
穿垦丁区,出屏东县,经花莲、宜兰向台北,一路畅行台湾东海岸。凭车窗,初见太平洋,浩瀚无垠,浪涛翻滚,心潮澎湃,意象深远,放情难收。
宝岛的最南端鹅銮鼻,西观南海,东览太平洋,踏巨石,浪在脚下飞溅;顾盼间,自有“心开阔、身渺小”的感悟。
夜寝小店,主人请大家唱歌。唱完“邓丽君”、再唱“周杰伦”……随后,主人又带我们攀上巨岩,静闻不远处传来的大洋涛声。这样的声响,我们从未听过,不温不怒,非躁非逸,迟迟缓缓,断断续续……“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涛声伴奏,主人吟唱,深邃悠远,清醇幽婉,荡气回肠。
古典流韵
初登宝岛,行色匆匆,宿简食淡,倒也酣畅。最令人回味的则是食宿之外而触目可咏的古典韵文。
食宿埔里镇山王大饭店,对面墙上挂有国画牡丹图。画中题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餐桌一侧立有画屏,也是牡丹图,一两花枝,一双雏鸟,简洁明快,题曰:“满堂春色竞繁华,富贵天然出帝家。”主人喜爱牡丹,难以言表。听说我们是来自“牡丹之都”菏泽的游客,其格外高兴,特给我们添加了家酿的米酒。
阿里山景区的华馨园餐厅的竹筷纸鞘上印有隶书,为《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为无花空折枝。”碗碟上,也有“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等经典诗句,饮食之间,嚼文咀字,酣畅淋漓。
游过阿里山神木,巅峰林间茶室品茗,偶见壶肚描着嫦娥奔月图,图中题词“千里共婵娟”。离开嘉义中信大饭店时,我再次被大门厅一侧墙壁上的书法吸引:“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所游的古刹名寺更是典籍遍及、韵文丰盈,悦目动心。
把古典诗词融入饮食文化,不新鲜。大陆有此传统,台湾一样。本属同根同源,文化感知使然。但,初到台湾,依然读中多喟之。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