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传不到位,课程设置单一,实用性不强,很多是“被动式培训”、“任务式培训”,导致退役士兵参训积极性不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市军地双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发动,搭建培训平台,强化经费保障,努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我市利用征兵时机,建立入伍新兵档案,发放《致广大应征入伍青年的一封信》,提供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政策、所开专业、就业形势、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使他们提前预知、超前选择,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依托市军供站设立的“菏泽市退役士兵就业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全市退役士兵培训的宣传发动,针对每年社会用工需求和退役士兵特点,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和培训模式,使教育培训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
——“菜单式”教学。在全市7个教育培训机构,设立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农村经济管理、汽车维修、烹饪等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的17个专业,由退役战士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修。
——“订单式”选课。对一些没有开设的课程,退役战士只要有需求,市场只要有需要,随时增设。
——“借园育花”的委培制。对于学员太少、专业较为偏僻、暂时无条件开课的,安排他们到有条件的技校和培训机构学习,在取得相关学历资质后,由政府给予学费补偿。
——“半工半读”模式。 对一些年龄偏大、家庭困难、急于就业的退役士兵,采取与实力较强的企业签定培训协议,通过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模式,使培训与就业对接。
灵活多变的模式,科学合理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2012年底,全市退役士兵报名参训率达到95%,2861名退役士兵参加山东省计算机应用技能证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100%。
学有所成方可业有所创
长本领、就好业、能创业,是党委政府资助退役士兵培训的清晰目标,也是退役士兵的最大愿望。
我市军地双方在一手抓退役士兵学有所成的同时,更想方设法抓业有所就、业有所创。建立退役士兵数据库,组建菏泽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就业网,为退役士兵搭建“人才引荐平台”,鼠标轻轻一点,所有参训退役士兵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和技术特长等一目了然。同时,我市还积极利用网络、校外招聘会、专业见面会等形式,邀请知名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进校招聘。
“与几年前见到岗位就应聘的盲目性相比,如今,退役士兵择业显得理性了、眼光挑剔了,岗位能否发挥特长、能给什么待遇、企业发展前景如何等,成了战士比较关注的问题。”市民政局退役士兵安置办主任王超告诉笔者。
今年4月,我市组织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近80家单位提供700多个岗位,过去保安、勤杂工、普工是招聘会的主角,这次企业部门经理、广告设计师、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等管理和技术型职位比例高达5成。从济南军区某部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小李入伍前学的是中医专业,在这次招聘会上,他和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签定了合同,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为该企业的一名技术骨干,月薪5000多元。招聘单位数量增多了,应聘岗位质量提高了,这都得益于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相比退役士兵的“拿架子”,用人单位更显得沉不住气。负责菏泽金正大公司人力资源的李华勇告诉笔者:“领导让我们来‘抢人才’,可每年退役士兵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比市场弱,一个优秀士兵多家公司争。”为了最大限度地网罗人才,平时他都抢“鲜”一步,每年退役士兵复员前后就到安置部门先撒“英雄帖”,提前“号”住优秀人才。
鲲鹏展翅乾坤大,风正扬帆好行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来,退役士兵的就业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从找政府到找企业,从要岗位到学技术,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从“最可爱的人”到“最有用”的人,士兵退役后真正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事实也证明,我市的路子走对了。两年前经过“加油充电”的退伍战士程浩,去年办起了自己的 “远浩广告装饰工程公司”,一年有桌子,两年有房子,三年有公司,四年有车子,梦想离现实越来越近。
“在部队强素质,到地方学本领,走到哪里都不怕。”菏泽军分区司令员张廷善请笔者向广大适龄青年捎句话,不要害怕当兵没出路,只要掌握一门过硬的技能,就一定能够在“第二战场”上做真正的强者。 通讯员 孟凡光庞红宇 宋述泉 董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