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B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文献中关于雷泽、成阳的记载
潘建荣

  雷泽,又名雷夏泽,龙泽,负泽等。雷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养育中华先民的生命之泽。她是中华龙文化的源生地,是龙凤文化的融合地,又是中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乃至亚洲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尧、舜、禹是中华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国家的圣祖。成阳是帝颛顼故墟、帝尧兴起、帝舜诞生之地,又是尧、舜、禹三代之都城。历史记载证明,三皇五帝及夏后氏大禹的起源皆与雷泽、成阳息息相关。雷泽、成阳是中华文明的初起之地,有着悠久、厚重的祖源文化。

  从先秦至两汉隋唐的历史文献,关于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尧、舜、禹、皋陶、伯益兴起于雷泽、成阳的记载不绝于书,现就主要章句摘录如下:

  先秦文献《禹贡》:“雷夏即泽,雍、沮会同。大野即潴,东原底平。”(《禹贡》是中国第一部文献《尚书》中的一篇,是记载大禹治水时的山川地理著作,雷夏即雷泽。)先秦文献《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晋郭璞注云:雷神即龙。(《山海经》是上古地理及图腾著作,约成书于战国。)

  西汉 《河图》:“华胥履跡雷泽生伏羲。”西汉《诗含神雾》:“巨迹出雷泽,华胥生宓牺。”(《河图》和《诗含神雾》是上古氏族的传说史,至西汉时成书。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纬书记载的很多故事,已被证明是真实的。)汉《潜夫论》:“炎帝生于常羊。”晋《述异记》:“炎帝采药于成阳山。”《帝尧碑》:“尧生于常羊。”西汉《史记·货殖列传》:“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司马迁把帝尧发祥于成阳,虞舜渔于雷泽,商汤兴起于亳,定位在今菏泽市境内。)

  《汉书》:“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汉书的作者重申《史记》的学术观点。)《尚书》曰:“舜生姚墟。”(《尚书》是中国第一部经典文献。)

  西汉 《孝经援神契》:“帝舜生于姚墟,即东郡也。”(西汉人认为姚墟在东郡。)《孟子》:“舜生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亚圣孟子对虞舜生活地理范围的界定。)《墨子》:“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羊。”(战国墨家对虞舜生活范围的界定。)

  《尸子》:“虞舜灰于常羊,作什器于寿丘,就时负夏,未尝暂息。”(战国尸子对虞舜生活地理范围的界定。)

  《吕氏春秋》:“舜耕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秦人对虞舜生活范围的界定。)

  战国 《鲁连子》:“舜耕历山而友益,陶于河滨而交禹。”(舜在历山种地认识了伯益,后来是自己的大臣;在陶丘制陶认识了大禹,反映出禹在陶丘。)西汉《韩诗内传》:“皋陶钓于雷泽。”(皋陶是少昊之裔,舜大臣伯益的父亲。雷泽西南岸的犬丘,即皋陶、伯益族的世居地。)

  《史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司马迁同意战国诸子的学术观点。)

  《汉书·刘向传》:“尧冢在济阴,邱垄甚小。”(刘向是汉朝宗室,史学家。)

  《汉书·地理志》:“兖州统东郡、陈留郡、山阳郡、济阴郡、泰山郡、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共辖一百一十五县。其中济阴郡领定陶、冤句、吕都、葭密、成阳、鄄城、句阳、秺县、乘氏九县。济阴郡成阳县,有尧冢、灵台。”(《汉书》指出尧冢、灵台在济阴郡成阳县。)

  东汉《风俗通义》:“姚墟在济阴成阳县,帝颛顼之墟,阏伯之墟是也。应劭:姚墟与雷泽近,后世称为姚城。”(应劭,东汉著名学者。)《郑玄诗谱》中《诗·曹风集说》:“昔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舜渔于雷泽,民俗始化,其遗风重厚,多君子,务稼穑,薄衣食以致畜积。”郑玄:“舜渔雷泽,兖州泽,在济阴。”(郑玄代表两汉儒家对尧舜活动地理范围的定位。)三国《皇览》:“尧冢在济阴成阳。”(三国学者的记录。)

  西晋《帝王世纪》:“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穀林。”“尧冢在济阴成阳。”“尧葬于济阴之成阳西北,是为谷林。”“尧葬穀林,穀林即成阳。”《墨子》以为尧堂三尺,土堦三等,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二说各殊,以为成阳近是尧冢也。(西晋史学家集诸家之说,最后认为成阳近是尧冢。)《晋书·地理志》:“成阳县有尧陵、灵台,舜渔雷泽在西北。”

  北魏《水经注》:“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泽(指雷泽湖)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笋,不敢采捕。前并列数碑。栝柏数株,檀马成林。二陵南北列,驰道迳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水经注》中之尧陵是郦道元亲见尧陵的真实记录。)唐 《括地志》:“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陵南一里为灵台。”唐《括地志》:“姚城在雷泽东十三里,即姚墟。”(《括地志》,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著。)唐《十道志》:“尧冢在曹州界。”(唐代地理著作。)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同《括地志》记载。唐《通典》:“尧冢在曹州界。”元《文献通考》:“尧冢在曹州界。”

  《大明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皆然。《皇览》:“雷泽历山有帝俈陵、太甲冢。”(帝俈是五帝之一,葬历山;其子阏伯在成阳姚墟。太甲是商汤之孙,葬历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B02版:情 感
   第B03版:文化娱乐·广告
历史文献中关于雷泽、成阳的记载
秦岚素颜演绎电影《母语》
三片领跑八月“叔期档”
文化娱乐·广告
葛峰荣膺“山东电力十大书法家”称号
一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