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民今年4月从省科学院到南王店乡王店村任职“第一书记”,任职之初,村里人都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第一书记”是干什么的。他天天到村了解情况、搞调查,走访困难群众,见面就做自我介绍,慢慢地全村都知道他叫彭利民,是“第一书记”,是来帮助村里搞发展的。不到一个月,村里就把这位省里来的干部当成了村里的一员,都亲切喊他“利民书记”。
5月下旬的一天夜里,王店村东头那座三十多年老桥突然塌陷,桥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洞。彭书记得知到情况后,立即召集村干部,拉起了警戒线,制作了警示牌,禁止行人车辆通过,以免引发安全事故。第二天一早,他便召集村两委全体成员开会,商讨修桥适宜。这座桥属于生产桥,是村民自己筹资建设,按照正常的程序,开会、集资、修桥,最少也得用一个月的时间。可是麦收夏种不等人,修不起桥,很多村民麦子都收不到家里来,肥料运不到田里去。彭利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省科学院另外两名驻南王店乡“第一书记”商议,决定特事特办,直接向省科学院党委汇报这一事情。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很快就做出批复:钱由科学院出,你们三位“第一书记”负责尽快把桥修好。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彭利民便带领省科学另外两名“第一书记”和王店村村两委成员积极联系施工。无论是挖土、运料,还是修砌、填土,他都亲自过问,每天第一个赶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经过一周时间的紧张施工,终于赶在麦收工作开展前完工。小桥建成之日,不知是谁首先提议 “这座桥是是利民书记帮我们修的,我们就叫它利民桥吧。”村民们纷纷表示认同。
记者采访时,彭利民表示,他将为王店村制定一个三年发展规划,找出一条适合该村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帮助他们架起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 “幸福桥”。
通讯员董传松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