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近古稀,却退而不休,用爱心奉献余热,一心扑在老年健康事业上,重塑老人风采。十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为我市的老年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宋守志一直热心老年事业,2000年从牡丹晚报社内退后,他看到城区的老年人锻炼身体时缺少正规的方法,就与其他老年人一起组织成立了“老年保健操协会”,并任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职。从此他就把推广保健操、关心老年人生活当成了自己的工作,真诚地为老年朋友服务,为协会的大事小情忙碌。
城区有了60处练操站点
最初,为了推广保健操,他经常到公园、广场等老年人较多的地方,宣传健身操的好处,并将他们按区域组织起来,由保健操教导员王化显老人到各站点辅导,讲解人体穴位的分布及主治疾病,并有计划为各站点重点培养指导员。通过10年多的努力,现在菏泽城区练操站点已发展到60余处,练操人数达2万余人,其中,23个练操站点被市体育局评为模范练操站,4个被省体育局评为模范站。
69岁的张吉鼎就是在十年前通过保健操与宋守志认识的,他告诉记者,2000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刚建好的时候,广场上健身的人很少,大家在一块练操都是喊口号,一套66节的保健操下来要45分钟,领头的人喊得口干舌燥。后来,在宋老师的组织协调下,协会给配备了录音机、磁带等工具,练操的队伍也壮大了,每天早晨有近200人练操。通过练操,他的肩周炎、肠胃病等都不治而愈了。
现在,宋守志经常骑车到各练操站点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录音机、磁带、电池、书籍等具体问题;他还积极拉赞助,为协会印健身资料,购买年终奖品等。年终表彰时,一个水杯、一把雨伞的奖励足以激起老年人的成就感;他经常加班写材料,老伴生病,他就在医院写;每逢重要节日,宋守志就会组织各站点开展庆祝活动,老年秧歌队、歌咏队等还经常参加市里的表演比赛,在市里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展演中,他组织的500人练操参加比赛,受到了市体育局、市老龄办的表彰。
“抗大式”学校在全省推广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004年夏天,宋守志多次和协会负责人商量,决定以练操站为基础,成立菏泽市老年健康大学,聘请离退休的专家教授,每周拿出2-3天的时间在练操站点开展健康讲座。从此,在每年“五·一”到“十·一”之间,菏泽城的公园里、林荫下,经常有专家为老年人义务讲课,从如何正确喝水、吃饭、防病讲起,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关键时刻还连带着党的方针政策一块宣传。这种学习方式被大家称为“抗大式”学校,很多老年人对这种学习方式大加赞扬,积极参与。
2006年,老年健康大学被市老年大学收编为校外班,并成立了讲师团,给教师颁发了聘书,为学员发了校徽,使健康大学进一步规范化、正规化。我市的这一办学模式受到了省市领导重视,并向全省推广。现在,菏泽城区共有7个分校,分布在文亭花园、锦绣花城、紫阳小区等地,每个分校参加人数都在200人以上。
银龄志愿团服务社会
宋守志非常热爱公益事业,2011年4月,在市老龄办的指导下,他积极组织成立了菏泽银龄志愿团,动员身体健康、志愿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的中老年人积极参与,并根据个人的特长分组,成立了居家养老、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科技服务、扶贫济困、法律咨询、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文体活动、关心教育下一代等银龄爱心志愿服务队。
志愿团成立的环城公园文明监护大队,每天巡逻在4公里长的环城公园里,维护着公园的文明秩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先后有多名老年人勇救落水儿童。去年,他们的先进事迹被报道后,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专门批示,宋守志被评为第四届“菏泽市十佳老人”。
记者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