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喉舌重要作用,为城市规划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打造声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士常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需要,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全市上下高度关注,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焦点。菏泽历史文化深厚、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一城四乡”闻名于世。要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延承历史文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打造环境优美、适宜人居、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化城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旧城综合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把城市规划建设和原有基础设施资源相结合;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加快城市化进程。
祖士常表示:新闻媒体各个单位要发挥信息灵、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等重要作用,及时收集各类信息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及建议,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知情出力;要利用舆论阵地,为城市规划事业摇旗呐喊;要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书画院、文联刊物等媒体平台,及时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开辟城市规划专栏和公众建议专栏,及时刊载和播发相关消息及活动,及时收集各类信息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及建议,扩大影响,大造声势,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与会单位代表们一致表示,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启动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这一重大部署,集中精兵强将;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对这一活动实行跟踪报道、集中报道、综合报道,促使舆论氛围达到铺天盖地,报纸上有专版、电视里有专题,活动有专项;要结合行业特点,及时组织人员主动参与此项活动,多抓新闻“活鱼”;重点报道该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群体和先进个人,以点带面,进而推动整个城市规划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扎实有效、持久健康地往纵深发展。
为使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更加切实可行,更广泛地反映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近期我市通过 《菏泽日报》、《牡丹晚报》、《齐鲁晚报》和市规划局网站开展了“有奖问卷调查”、“菏泽规划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截至目前,共收到问卷调查1303件,有奖征文183件。
为了巩固成果、扩大影响,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促进该项活动深入、持久地有效开展,本期特载市委宣传部等8人所提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摘要如下:
盛长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州书画院书记):
1、城市开发建设中应规划建设一个代表菏泽“一城三乡”特色的城市广场,使其成为菏泽的标志和文化的代表符号。目前,我市搞大型群众性活动,缺乏一处大型的户外活动广场。要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出足够的用地。
2、打造文化高地,应发挥曹州书画院这一我市书画界的龙头作用;对其周边的城市规划建设要科学论证,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要经得住历史考验。希望规划设计部门以曹州书画院为中心,整合西边监狱和东边儿童公园及原菏泽酒厂地块,规划设计一个曹州文化产业园,进一步提升菏泽文化品位。
3、曹州书画院碑廊南侧小桥与环城公园相通,且小桥栏杆太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应预以拆除。另外,建议书画院西南角及东南角通道要进行封闭,给书画院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常 健 (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1、发展城市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民生搞好,让老百姓有幸福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合理布置工业,防止污染企业落地;实行居住、工业、学校等之间的有效隔离,创造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空气洁净、舒适安逸、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
2、突出“花城、水邑、林海”城市特色,尤其要注重突出牡丹特色,打造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历史文化深厚,要进行深刻挖掘,精心打造文化发展的亮点。民俗文化底蕴丰厚,面广量大,要选准研究对象和重点,统筹发展,做大做强;城市规划要立足当今,考虑长远,打破“千城一面”的模式,规划的最终结果就是为菏泽后人留下最大量的物质文化财富。台儿庄古城的规划建设,可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建筑出现短命现象,国人痛心,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国外的建筑一般寿命要高于我们国内建筑的寿命?其中影响因素很多,但关键还是人的素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问题。菏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建筑,要打造精品、佳品,要规划建设成为菏泽地标式建筑,成为菏泽城景观中的最大靓点。巍然屹立,傲视群雄。
3、加快菏泽城市发展,要注重局部(细节)规划,要进一步提高菏泽城市的文化内涵,要把整个城市当成一件精品来规划建设,让外地人到菏泽不虚此行,能在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方面,要利用报纸、电视等文化宣传平台,做足做好文化发展大文章。书画之乡,不要仅仅体现在一个口号之上,要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近期日报社计划打造一个书画院 (经营大市场),面向全国做好书画产业,搞好书画流通交易,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辐射周边地区,规模大膨胀,经营上台阶,进而提升菏泽书画文化的档次和品位。
4、城市交通问题,要综合考虑。目前,我市城市交通存在人车混流、卡脖子路段瓶颈制约等问题。要向新加坡学习,合理疏导交通,合理布置路网,建立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基础设施,合理设置红绿灯。
5、牡丹园周边的土地利用,要综合考虑。要保护菏泽牡丹的“田园牡丹、生态牡丹”等鲜明特色;要引进增加新的牡丹品种,适当扩大周边镇村种植面积。
6、把万福河打造成城市景观河,强化两侧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周边用地。打造蓝天碧水生态环保的原生态景观廊道。要打造万亩生态湿地,营造适宜提升城市品位、适宜休闲游乐等场地。
7、注意保护菏泽历史文化,注意保护城墙和大堤,一定要划出合理的保护区域,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占用公共资源;不准在城墙、大堤上随意取土、建房盖屋;不准毁坏城墙大堤上的树木花草。
8、目前报社用地极为局促,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要综合考虑报社的规划发展。在总体规划中,要给以综合考虑和统筹。在就地改建,还是外迁新址,要经城市规划专家论证,权衡利弊得失,实行科学规划建设。
孙建东(市文联副主席):
1、建造文化大院或者文化四合院,将“四乡文化”纳入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堂演出,侧旁演示、展示,院内种植牡丹,作为一个让人们了解“四乡文化”的浓缩景点。
2、将一些近些年无规划拆迁目标的楼房外墙统一粉刷,使裸露的灰色水泥不再冲击我们的视野。
3、统一出租车颜色,体现牡丹城特色,车体用剪纸牡丹图案,白底红色,把民间艺术添加进去,使之活起来、亮起来、动起来。
4、对一些大型公共场所的墙面装饰、挂的书画作品,做统一调理。要用当地书画家的作品,以牡丹题材为主要内容来进行装点,既宣传了本土艺术家,又显示了“书画之乡”的深厚底蕴。
5、设立文化艺术广告牌,代替商业广告。在广场或街道增设介绍宣传本地历史名人或著名艺术家的广告牌,以增加大众对其了解。
张怀庆(市文明办副主任):
1.改造菏泽老城,围绕环城公园周围建设文化大院等基础性文化设施。
2.建设大型花卉种植市场,牡丹花与牡丹文化结合,使之一年四季可以看到牡丹,外地人可在来菏时随时带走。
荣海生(市社科联秘书长):
1、在新修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建一处能反映菏泽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人物集群雕塑和再现当年辉煌的建筑集群。地址有三处可参考:西关新汽车站附近、西关黄巢点将台附近或双河集东赵王河公园内。
2、在新修城市总体规划时,要下决心、大手笔,做好黄巢广场。黄巢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定要挖掘历史,做好文章。
李 强(市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1、规划建设一批文化特色街区。如“民俗文化一条街”、“古建一条街”、“鲁西南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增加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厚重感。
2、建设主题公园和增加城市广场、绿地建设。建设具有菏泽市独特文化内涵的公园、街头文化景观。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广场等,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反映我市不同时期的历史名人和由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的城市雕塑及经典景观,增加城市绿地建设面积,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入园林广场建设,增加城市文化品位。
3、增加城市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文化中心,承载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工程,努力建成10分钟文化圈。
4、在西部城区加大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带动西部城区快速发展。
仝振华(市广播电台发射部主任):
应把电台迁往市郊。目前的发射塔180多米,不能覆盖菏泽全部区域,预建设300米左右信号塔,使之成为菏泽城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和景观,一方面实现无线覆盖的功能,另一方面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张华斌(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
根据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 《关于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中提出的将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划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网点发行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努力改善人文环境,不断完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提高出版物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议把新华书店发行网点建设纳入菏泽城市发展规划之中。
整理/蒋宝府 周生东
附注:1、信件参与:邮寄到菏泽市规划局总工办收,请注明 “规划问卷调查”,邮编274000;2、网络参与:登录菏泽市规划局网站www.hezeup.cn,首页下载调查问卷;3、电子邮箱:hzszgxb@163.com,咨询电话:0530--58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