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按照全市煤化工基地 “一地三园”规划和加快构建巨野至东明化工长廊战略构想,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经济效益明显,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和“三废”达标排放的煤化工业区。发展 “煤-煤化工-精细化工”、“煤矸石—发电—水泥建材”等循环产业,围绕煤炭资源策划论证一批项目,进一步拓宽煤化工项目规划的广度和范围,重点筛选了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环境污染小的好项目,丰富煤化工项目储备,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了以煤为“媒”续产业、煤电化材共崛起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实现全县煤化工产业的全面提档升级。截至目前,策划论证的100万吨二甲醚、40万吨醋酸、10万吨有机硅单体等一批煤化工项目顺利推进,促进了整个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让煤炭资源转化有序、有价值、有优势,巨野县配合资源开发需要,设立专项技术创新成果奖励资金,围绕煤炭资源开采、煤焦化工、玻璃深加工等优势领域和循环经济产业领域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大力推广以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变废为宝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自主创新。截至目前,巨野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68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12项,专利申请467件,企业研发投入资金7000万元,废气、废渣回收利用率达到92.5%。
为充分提高煤化工产业关联度,巨野县在国家煤化工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以煤焦化和煤气化为两条主线,积极引进高端煤化工项目,发展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冶金焦、二甲醚、煤焦油及甲醇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通过煤炭资源的合理、高效、清洁转化,加快建设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形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优势企业突出、关联企业集中的产业体系。同时聘请专家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煤化工业区,先后投资近2亿元对煤化工业区水系、路网、电网、污水处理厂等进行规划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力加快项目论证储备、策划包装,着力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
目前,巨野县有23个煤化工项目被列入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在建和拟建项目。
牡丹区小农水惠泽大民生
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年助农增收800万元
本报讯 (通讯员 郜玉华 李得安 张新建)“有了‘小农水’,我们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了,不仅现有的田地用水无忧,一些旱地也将被改造成水田!”牡丹区李村镇刘庄村村民刘来福望着正在紧张施工的小农水工程高兴地说。目前,该区有3个小农水重点项目在紧张施工,将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惠及4.5万名群众,年助农增收800万元以上。
牡丹区紧抓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机遇,加速推进了小农水建设工程。在刘庄大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正伸长脖子,在长满杂草的低洼地、沟渠里大展伸手,清除淤泥、通畅沟渠;施工人员紧张忙碌,垒砖砌沟、浇筑混凝土,一条条水渠像 “动脉血管”正逐步延伸到田间地头。
“今后再也不用担心农田干旱了,庄稼丰收更有了保障。”刘来福的脸上笑开了花。而以前,村里的灌溉用水只能靠简易土沟,每逢春耕前,尽管他都要和其他村民一起修整水渠,但水渠还沿途渗漏,浪费严重。他说,这些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水渠,不渗漏、不阻塞,浇地更便利。
为确保项目尽快竣工惠泽群众,牡丹区水务部门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处,制定详尽可行的施工方案,克服了气温低、土壤含水率高、施工作业面广量大和交通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定任务目标、定责任人员、定质量标准、定竣工期限,加快了工程进度。仅刘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地上,每天就有20多台挖掘机、30多台抽水机昼夜施工。
目前,总投资3091万元的刘庄大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胡集片区和沙土北片高效节水工程三个小农水项目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这些项目涉及李村、胡集、沙土三个乡镇,14个行政村,4.5万人口,将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年增产粮食400万公斤左右,年助农增收800万元以上,小农水惠泽了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