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借助山东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之机,菏泽一中勇立改革潮头,走在创新前沿,以大力实施“4567”(“四大环节”、“五大工程”、“六项课改”、“七项活动”)战略为支点,开始了撬动这所百年名校的突围和崛起之路。
现象:学生作业如“超市”背后:四大环节完善有效教学
记者在菏泽一中的一份数学试卷上看到,每一个题号前分别标注着A、B、C,代表着从低到高的难易程度——学生做作业时,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做或了解,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全部完成。
该校高二数学老师张双库用“作业超市”来形容这一因教学方法变革而引发的“上学”新变化。他说,这是该校“四大环节”(课前、课中、课后及学习活动)完善有效教学的成果之一。
在“课前”,老师会针对每一单元制定详细的“导学教案”。其中,“学习目标”将知识点细化、具体化,让学生“看得清、摸得着”;“预习导学”则将重难点知识设置成“问题链”形式,注重“起点低、台阶密”;而“点拨探研”、“拓展提高”则分别侧重于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导学教案”不再是老师专享,学生们人手一份,对第二天学什么?怎么学?心中明了。
“课堂”上又是如何?高一语文老师苗蔚霞,上课前总要展示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这是学生对一些美文的基础知识、内容摘要、一言心得等的整理总结,为的是激发学生的“读、写”能力;而高二英语老师朱丽则说,为了补足学生英语语言环境的缺陷,她们级部基本做到了全英语授课。针对一些难点,还实行了“课堂小组合作交流”机制,让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并鼓励他们走上讲台,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除了课前、课中、课后,菏泽一中的“有效教学”还融入了更多“活力元素”,如文学“春天送你一首诗”、艺体“五月的风”展演,以及大量读书沙龙、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的举办,成为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载体,改变了以往“上学”那种“老师照本宣教案、学生埋头做题目”的沉闷气氛。
现象:老师修起了“学分”背后:五大工程重塑名校框架
在菏泽一中,高一物理老师姜广峰向记者展示了两张卡片——“学分证书”,上面分优良、良好、不合格三栏,分别对应1分、0.8分、0分的分值,是他们评晋职称或者评选“名师”的依据之一。(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