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未必有好货
日前,在我市一家商业广场某格子铺前,一阵阵喧闹的吵叫声。“我买了你们的东西,发现质量有问题,并没有要求你们退钱,只是换一个能用的就行了,就这样都不同意,简直也太不讲理了。”一位刘姓女士正在和店员争执。
“格子铺只是代卖的,如果是退货的话,得经过格主的同意才行。”店员据理力争。
据了解,三天前,刘女士在该格子铺购买了一个价值29元的简易MP3,回到家后才发现,这个MP3别说听歌了,连充电都充不进去。于是,刘女士来到格子铺要求调换,本来是很正常的换货行为,没想到却遭到了店员的反对。
格子铺店员以退货必须征得格主同意为由拒绝退货,而店员将货主的手机号码给这位女士后,却一直联系不上货主。
家住江南御景园小区的叶小姐最近十分心烦,罪魁祸首也是曾让她欣喜的格子铺。她在自家附近的一间格子铺里看到了自己一直使用的某款BB面霜,标出28元特价,让她雀跃不已。仔细看了看外包装,与店主确认了品牌和用途之后,她爽快地付了钱。没想到,用了4天,她的两颊便火辣辣地疼,皮肤也明显发红。到社区医院一查,典型的皮肤过敏。“我用了近两年这个牌子,从来没有出现过敏。”叶小姐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当她回到那间格子铺想要讨个说法时,却被店主告知,格主没有再续约。
记者在迎宾路上一家格子铺内看到,所售食品几乎都没有QS(质量安全)标识。不少化妆品瓶身上没有中文标识。而一些诸如化妆包、小饰品等货物由格主自己制作。如此“多样”的货物来源,让消费者购买到质量有保证的货品或许只能“凭运气”了。
记者了解到,有买家在格子铺买到商品后,用了几天发现质量有问题时,再找格子铺维权,店主表示只负责收租看店,要退货的话只能找格主。但是记者发现,部分格子铺的格主身份并不明确,店主甚至都不知道部分格主的真实姓名。
“小格子”需要大智慧
格子铺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店主花钱租下铺面后,将其分成大大小小几十个格子招租,租客租下铺内的其中一个格子,按格子的位置、大小,每个月支付80元到200元的租金并签订租用合同,就可以当格主,在自己所租的格子里寄卖商品。无须办理营业执照,无须管理销售,这些都由格子铺的店主代劳。
格主翟女士说,在格子铺卖货可以当“跷脚老板”,平均每天花五六元钱就能当上小老板,不免让一些囊中羞涩的学生和刚入行的年轻工薪阶层心动,年轻人自然成了投资格子铺的主力军。
中和路附近的一家格子铺老板姚女士对记者说,格子铺看似简单,却需要服务人员,管理要求也很高。要照顾好格主,保证他们的销售;要服务好消费者,欢迎他们多来捧场;还要协调格主和买家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出租率。这就要求“铺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毕竟上千种的物品要账目明细、井井有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遇上一些砍价的顾客,还要及时和格主沟通。
店主签订租赁合同时会签一份质量保证书,或在协议中规定,确保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并商定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由格主赔偿,赔偿方式由格主自定,而店主只是提供联系。姚女士告诉记者,格子铺内的小商品种类和数量繁多,格子又多为敞开式,顾客可以随便观看和触摸,商品丢失在所难免。为此安装了摄像头防偷盗,但还是防不胜防,每月都有近千元商品丢失,按照租用协议,这部分经济损失完全由店主承担。
据另一家格子铺的店主介绍,一般店主往往会和格主签订协议,要求对商品质量负责,店主只负责看管、代售、记账。店主解释说,一些创业者是大学生或在职白领,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在赚 “外快”。此外,由于不少格主采取一月一租模式,一旦售出商品有质量问题,待消费者去问责时,格主早已人间蒸发。
纠纷双方应共同担责
格子铺之所以流行,缘于投资门槛低,格主不需要自己管理就可以过把“创业瘾”,很吸引年轻人。目前格子铺主要以网店经营者、上班族、在校大学生为主。店主与格主的联系一般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松散的管理方式让货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不开发票或收据,也不提供退换货服务几乎成了格子铺经营的“定律”。此外,由于不少格主的租金采用一月一付的方式,很有可能当出售的商品被发现有质量问题时,格主早已不知所踪。
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条例中对此还没有具体规定,对在格子铺寄售的商品质量存在监管难题,消费者购物时务必向店家索要购物凭证,这样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家格子铺通常只有一张经营执照的模式就意味着经营主体是店主,一旦发生商品质量问题,店主就该承担责任。诸如食品、保健品等还需特殊许可证才可经营。
某律师事务所吴律师认为,格子铺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很难说清店主和格主的关系是属于承包关系还是租赁关系,发生消费纠纷,店主和格主应承担连带责任。游闽键律师则认为,虽然店主自认为和格主只是租赁关系,但因为格主使用了店主的经营执照和发票,因此店主和格主实质上是内部承包关系,类似于商场出租柜台给品牌。一旦发生商品质量纠纷,顾客应找店主索赔,事后店主可找格主返偿。如果格主租期结束后,也可以向格子铺经营方要求赔偿,其应承担连带责任。
记者 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