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功夫熊猫》在华卷走了1.8亿元票房,引起了一番躁动。其实一部电影,娱乐才是核心,用中国的“文”来表现美式的“质”,也算是双赢,有何不可?这次的“熊猫2”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了,因为“熊猫2”这次的确做足了中国文化的功课。
拍摄前,“熊猫2”团队到中国北京、山西平遥、河南少林寺以及四川成都采风,影片里的场景都很“中国”,甚至有滥用之嫌,如开篇的皮影戏,背景乐的《步步高》,影片开始的小兔子拉二胡,“凤凰城”里无处不在的红灯笼、福字、瓷器以及宫殿细节等等。
还有剧中的武打动作,全面吸收中国武打片的精华要素。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华人功夫影星的经典武打动作都能在剧中找到。连北京奥运赛场上的艺术体操动作也能被武术指导们拿来放到特定的镜头中,尤其是用到大反派沈王爷身上,很颠覆也很搭。这就是好莱坞的精明和敬业之处,要吃中国电影市场的大蛋糕,不瞄准中国观众的心理怎么行?
本来“熊猫2”不必赶3D的时髦,没有技术的衬底,“猫咪”们依然会奔涌而至。不过,“熊猫2”的3D却是有板有眼,让人重温《阿凡达》的惊喜。
中国电影市场那么大,老美不遗余力地讨中国观众欢心,而中国电影人总是捧着金饭碗讨饭,让人很不爽。尤其中国动漫产业,更是陷入模仿日式动画片的尴尬中。不仅造型模仿人家,就是故事设计也在走迷幻和怪诞的路子。
对于动漫,国内一直以为是孩子们的专利,和成人世界无关。因而中国的动画基本都是讲道理的短片,连孩子都会觉得“弱智”。比较成功的长片动画如《西游记》、《哪吒闹海》,也是改编自经典。可以说,中国动漫还处于形式上借鉴别人、内容上充满教化的初级阶段。《功夫熊猫》系列给中国动漫业者提供了宝鉴:传统文化是激活无限创意的有效途经,我们应该好好跟人家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