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日报首任党组书记、总编辑张振和同志,是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菏泽市散文学会会长,资深散文家。他的《旅途漫笔》散文选集,分域外漫笔 、神州散记、往事烟云三部分,主要是旅游散文,他所以把“往事”篇纳入本书,我想,是的,是写人生之旅。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部书中《艰苦创业百战多》篇,作者的人品个性活脱脱跃然纸上。他在“一无办公用房,二无办报设备,三无经费”的情况下,带领几个青年人,白手起家,高点起步,力争上游,办出荣获全省及全华东一等奖的地市级党报。他对党是怎样的赤诚尽责,对党的事业是怎样的苦干拼搏,对工作是怎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思想境界是怎样的高屋建瓴,可想而知。俗语“文如其人”,果真如此,他的散文作品,其艺术风格太像他自己了,文品与人品无法分开,真真是文如其人啊。这部书中找不出一片浮光掠影和闲情逸志之作,篇篇都是那么淳真、厚重、犀利、深沉,既内容扎实意蕴丰富,又朴素自然生动感人。
美学家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朱光潜也说:“单靠自然不能产生美,要使自然产生美,人的意识一定要起作用。”张振和同志的旅游散文,不单单是对旅途见闻的客观描述,不单单是写眼中的风景,而是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写出了心中的风景,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是将审美客体与创作主体相融合的结晶。所以不仅写的“活泼玲珑”,而且写出“渊然而深的灵境”。《圣彼得堡散记》文中,作者所以称赞该城的建设“面向西方,面向海洋”,很明显加进了他本人主张开放的思想意识。他在写对该城的美感的同时,却写了“为修建这座城市,有十几万人死于饥饿、疾病”,不言而喻,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彼得大帝是一个暴君。他写出“心中的风景”最感人的段落,是“圣彼得堡不愧英雄城市的称号”,“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儿巡洋舰至今还停靠在圣彼得堡市区涅瓦河水面上”,“900个日日夜夜,德军始终没攻进列宁格勒”。作者写景总是带着主观激情命笔的,《苏伊士运河漫笔》篇,写到在西奈半岛沙漠中行两个小时,竟然进入“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郁郁葱葱的林带,鲜花盛开的庭院,掩映在万绿丛中的红色白色尖顶圆球顶小洋楼……”充分体现出“赏心悦目”的心情。在苏伊士运河上,看到一只船“迅速向我们开来,是一只庞然大物,巨大的船体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层层集装箱,像一座山冈。机器隆隆,威武雄壮。”对这只船的描述,所以充满激情,原来是“我们的船!”“在远离祖国万里”“竟能见到我们自己的远洋巨轮”。在他的笔下找不出为描写而描写的纯客观景物,每篇每段甚或每句文字都是蕴涵精邃的。
本书作品大都具有比较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生命意识指对人的生存命运的关注,书中凡厚重感人之作无不贯穿着生命意识元素。人文关怀是倡导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尊重人关怀人。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人为本思想。作者在《最后的枪手部落》篇写到:“黔东南州当是全世界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那里山高水险,与世隔绝,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各具特色千姿百态……至今还生活着中国最后一个持枪的部落。男人枪不离身,腰系短刀,发型像兵马俑,剃头用镰刀……心里却老是念记着……今年一开春,我便又去了……”文中对少数民族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及民族友情描述得十分感人,充满着非常强烈地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又见萤火虫》篇,对江西婺源的自然之美,写的太感人了:“层层叠叠的山峦,碧绿如绸缎般的小溪,随处可见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的水田,云雾缭绕,松竹连绵……山泉叮咚,野虫细吟……河面上出现一个粉红色的光点,那光点会动,忽东忽西,飘飘悠悠,在夜空中,在河水里,划出一条条美丽的弧线……远处、近处、在我面前、在我的四周,一点点,一条条,此起彼伏,时隐时现,宛若梦境……萤火虫,久违的萤火虫!”如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原来“他们绝不靠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发不义之财……中华大地,像婺源这样美丽的地方本来何止千处万处,完好存留到今天的已经不多了。”文中充满作者关注环保,希望人们脱离环境污染苦海达到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激情,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
艺术散文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感情是艺术散文的生命。张振和同志的散文当然皆艺术散文,字里行间里饱和着深沉浓郁的感情。他散文中的感情不肤浅,不空洞,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情有所感,情有所寄,情有所融,情有所托。正像刘勰《文心雕龙》所说:“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所以他文中之情给人以真切感,厚实感,深沉感,文词生动,具有颇强的艺术感染力。《谒列宁墓》篇,从第一句“一登上飞往莫斯科的班机,心里就油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到结语“我们不约而同地最后看一眼红墙,看一眼教堂簇拥下的那颗红星”,通篇激情澎湃,“我们一步步向那个伟大的灵魂靠近……没有花环,甚至看不到任何必要的装饰,只有默无声息的脚步,缓慢行进的人流,砰然跳动的心声……”。通过谒列宁墓的行动和见闻,对伟大导师的感情抒发溢于言表,感人至深。《小美人鱼的现代童话》篇,作者将参观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小美人鱼铜像,与童年时代读叶君健译作《安徒生童话选集》及实地出访哥本哈根,到朗格宁海湾看小美人鱼铜像极其巧妙的串挭起来写,字里行间充溢着世博会“一步相互借鉴共创美好未来的童话,使你愉悦”的感情。可以看出此书散文中的抒发的感情,一是真,真情实感;二是实,情有所附;三是深,深沉激越,回肠荡气,总之是一种为新颖鲜活的思想观念所浸润的审美化的感情,不是日常不自觉的自然感情,而是自觉的艺术性的感情。此乃书中散文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的重要元素。
(本文作者许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人民日报国内部主任、大众日报副总编、山东省出版总社副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席。)